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人民生活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职工平均收入的增长情况
  由于农场职工结构不断发生重大变化,多进多出,工资水平很不稳定。l956年职工人均收入509元。l958年,人均收入546元,主要是3640名军队干部转业来场参加建设,引起了人均工资的增长。
  1966年—1973年农场陆续来了一万余名城市知识青年,他们每人月工资32元。l974年低工资调整后,人均工资到514元。从1977年10月1日起,40% 的职工升级,人均工资增加较多。1979年全场实行了基本工资加奖励,人均工资收入达779元,人均奖金210元。1980年职工人均工资914.50元(包括42% 的职工升级、每人每月五元副食品补贴),人均奖金230元,l983年人均工资819.90元。
  三中全会以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职工收入不断增加,改善了人民生活。
  二、职工生活状况1956年农场初建,家属住草棚、草房,吃的粮油、猪肉、蔬菜,都是来自外地。1957年农场开始生产粮豆,养猪,种菜,职工家属的生活困难初步得到解决。
  1960年,农场和全国一样,由于政策上的失误和涝灾的影响,职工家属生活出现困难,职工每月供应口粮18斤。l961年下半年至1962年,口粮标准提高到三十斤。同时实行每人二亩口粮田,四分自留地,用于解决职工的吃饭问题。
  为了保障妇婴的身体健康,解放妇女劳动力,农场自1958年以后,生产队普遍兴办托儿所。随着农场的发展,生产队成立了小学校。分场、农场办起了初中、高中。卫生防疫工作也是从无到有,逐渐完善。边远生产队、厂、矿都设立了商业网点,服务业、修理业逐步建全。方便了群众,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980年,农场职工基本上住上了砖瓦房,改善了居住条件。部分职工有了土暖气、自来水、砖砌菜窑。农场还开展文明生产队(村)的建设,种花栽树,整修街道,美化环境。
  1982、1983两年,农场对十一个基层单位五十五户的生活状况一进行了调查。在这五十五户中,固定职工111人,平均每户住房面积为30.9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6.5平方米。
  收入情况:1983年五十五户人均收入501元比l982年增加ll2元。
  每个职工年收入为931元,比1982年增加217元,增长30.4%。
  支出情况:1983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91元,其中用于购买食品支出年人均179.70元,主食消费支出为67.50元。副食人均支出为112.20元,烟,酒、茶人均支付31.70元。主副食比例为l:1.7.副食比例增大。l983年人均消费豆油17.9斤,人均消费猪肉21.4斤,人均消费蛋类l6斤,人均消费酒类l0斤。l983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54.80元。
    1983年农场职工收入抽样调查表(一) 附表一                             单位:元



     1983年职工收入抽样调查表(二) 附表二               单位:元



    八五二农场职工生活福利情况统计表. 附表三                         (截止到1984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