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机作业和机务管理标准化 一、农机作业
农机作业包括翻地、深松、耙地、平地、播种、镇压、化学灭草、追肥、喷灌、中耕锄草、收获、秸秆还田等作业程序。由于各种作物不同和各个时期机械化的程度不同,作业程序也有所差异。
1、翻地作业:
翻地作业从建场初期到现在都是沿用五铧犁和三铧犁,是由作业地块的土壤比阻和牵引车马力大小来决定的。作业时安装小铧和园犁刀。
翻地作业要求不违农时,适时耕翻,达到“深、平、透、直、齐、无、小”等七字标准。
深;耕深适宜,深浅一致。
平:地表平坦。
直:开堑要直,耕幅一致。
透;开堑无生埂,翻垡碎土好。
齐:犁到地头,耕到边,地头整齐。
无:无重耕,无漏耕,无三角,无斜扭。
小:沟小,伏脊小,地头小。
2、深松作业:有两种方法,一种为翻后深松,另外一种是深松免耕,松后而不翻地。这种作业方法是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开始使用。
3、耙地作业耙有五种,有轻耙、重耙、缺口重耙、红星耙、丁齿耙等。轻耙用于熟地翻地后碎土;重耙一般用于豆茬地耙后播种;缺口重耙主要用于新开荒地碎土,1982年前也用于玉米地秸杆还田。上述几种耙的使用,从建场到现在没有什么变化。红星耙是六十年代做为灭草的一种措施。丁齿耙始于六十年代,用于玉米和大豆地的苗前和苗后灭草。到七十年代由于喷药机械的引入,丁齿耙的作用逐渐被喷药机械所代替。
4,平地作业它是增产和提高收获质量的基础。建场初期平地一般采用耙后面带大型条耢子或者园木。六十年代开始使用木框式平土机,六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用链轨和链轨耢子等。到七十年代后期出现在联结器上安装液压平土器,并在联结器后面带耙进行复式作业。
5、机械化学灭草作业机械化学灭草是从七十年代开始,最初都是各单位自制的机械,灭草效果较差,到七十年代后期由国外引进了先进机械,化学灭草机在全场普遍开始应用,灭草效果越来越好。喷药方法,主要采用全面喷药,1984年农场试用苗带喷药。
作业时要求药量标准,喷雾均匀,不重不漏,避免后滴,减少药害。喷头之间流量误差不超过正负5%. 6、播种作业:农场使用的播种机有两种型式,即24行播种机和48行播种机。小麦播种从建场至今都是条播,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种肥分施,七十年代后期开始种肥混施。士豆播种一直采用分层施肥条播。
玉米最初都是条播,种肥分施,到七十年代后期,出现水平园盘精量点播。八十年代精量播种做为一项推广课题,出现大了豆精播机,玉米和大豆精量播种面积越来越大。
播种总的要求是种满、种严,播后及时镇压,地表疏松平正。出苗后苗全、苗齐、苗壮,要达到“调、适、准、匀、直、无”六字标准。
“调”:按农业技术要求调好行距和播种量。
“适”:适时播种,播深适宜,深浅一致,播深误差不超过正负一厘米。
“准”:播种量要准,单口流量试验,误差不超过2%. “匀”:下种均匀,肥料,种子要均,大豆米间粒数误差不超过正负三粒,精量播种株距合格率不低于85% ,空穴率不得超过2%。
“直”:行距一致,行距误差正负一厘米,台间结合线误差正负2厘米,百米弯曲度不超过10厘米。
“无”:无重播、无漏播,无碎籽,无重籽,无断垄。
7、镇压作业镇压的作业是碎土和保墒,同时也有一定的平地作用。农场现有两种镇压器,V 型镇压器,主要用于播后镇压。环型镇压器一般用于麦地苗后镇压,碎土能力较强。
镇压作业要求不重不漏,到头到边。
8、迫肥和喷灌作业从1981年起喷灌机械陆续引入农场,1983年开始使用。可以用来喷灌,亦可用来追肥。
9,中耕锄草:建场以来,一直使用苏式三联万能中耕机进行中耕锄草作业,到七十年代后期,曾仿制美国多用机架式中耕机,因为牵引机车不配套,再加制作质量不过关,未能大面积使用。
中耕要求适时中耕,不伤苗、不压苗、地头整齐。要全付武装,窄苗带中耕。
10、收获机械作业:收获机械分为牵引和自动的两种,建场初期主要用苏式脱谷机(现已淘汰),同时引进牵引康拜因,后逐渐引入自动康拜因,进行直接收割。六十年代中期,采用小麦割晒后拾禾方法,后期实行小麦大面积割晒拾禾,小面积直收直到现在。大豆主要是直接收获,小面积人工割晒,机械拾禾或脱谷。玉米主要是人工收获,七十年代曾有一批玉米摘棒机收获玉米,由于质量不过关,容易造成工伤事故,到现在很少使用。部分单位用自动康拜因直收少量玉米。收获作业要达到“四净”二少“一齐”。即收净、脱净、分离净、风选净,破失少,秸草堆集整齐(秸杆还田除外)。
麦收作业要求五度一直两整齐。
成熟度:腊熟中期割茬高度:18厘米~20厘米放铺宽度:一米以上放铺角度:450或鱼鳞铺放铺厚度:8~l2厘米11、秸杆还田作业秸杆还田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项农业培肥地力的措施,以往都是烧掉或做为燃料用。进入八十年代被重视,开始康拜因后面装抛撒器,后来制做单机,在康拜因后面装捞碎装置等,现在各单位都有单机抛撒器和捞碎机。还田面积大大增加。
秸杆还田要求秸秆切的碎,抛撒面宽、均匀,翻地时不拖堆,不堵犁。
二、农机管理标准化农场要求从1979年开始全面执行农机管理标准化,到l982年,七个农业分场全部为标准化分场,标准化连队59个,标准化车组507个。l982年农场被评为标准化农场,上级奖给一台农机工程修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