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场水库养鱼业的兴起和发展 农场从1958年以来的大搞治水战斗中,先后完成水库工程239.3万立方,建成重点水库九座,水面面积达到51186亩,目前已利用养鱼面积49735亩,还可以改造养鱼沼泽地20387.5亩。
从1968年开始,农场在发展渔业生产中,即逐年投放鱼苗,从1970年起,始见养殖产量。目前,淡水养殖业产量,已和天然捕捞量并驾齐驱。
农场历年生投放鱼种数量
单位:万尾
1970-1980年渔业养殖与自然捕捞产量情况
单位:吨
从上表可以看出,农场从l975年以后,养殖产量已占渔业生产中的主要地位,1980年后产量猛增,天然捕捞量已降为次要位置。
农场建成的水库主要有蛤蟆通水库、北横林水库、和平村水库等九座,都可以放养淡水鱼。在各分场的连队,也有利用池塘养鱼的。
在水库养鱼中,蛤蟆通水库成效比较显著,1975年开始共捕鱼29.5万斤,1981年捕鱼36万斤。
1979年开始放养鱼苗,共放养了鱼苗627万尾。蛤蟆通水库已修建了81个鱼池,面积共达324亩,越冬鱼池二个,面积16亩,生产鱼苗143万尾,为农场今后自力更生发展淡水渔业打下了有利基础。
农场可养殖水面
五种鲫鱼主要形态特征比较
蛤蟆通水库自1973年开始放养后,鱼的种群组成有很大变动,产量比重由野杂鱼为主逐渐过渡到以鲢、鲤,鲫为主。l980年鲢、鲫鱼的产量比例占90% (一百三十吨)。
目前蛤蟆通水库现存鱼种类:
(1)鲤科:
鲤鱼、鲢鱼、鳊鱼、鲭鱼、银鲫、团头鲂、细鳞斜颌、鲴、麦穗、黑龙江鳑皱、草鱼
(2)鲫亚科:棒花鱼
(3)鳢科:乌鳢(黑鱼)
(4)鲶科:鲶鱼
(5)狗鱼科;狗鱼 (6)鮠科:黄
(7)鳅科:泥鳅
农场渔业资源调查
从事渔业生产的单位,由原来的十个增加到十七个。有渔业工人56人,渔船l5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