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场工业的调整改革与全面整顿企业

第二节 农场工业的调整改革与全面整顿企业



  1970-1979年建设兵团时期,农场工业发展较快,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如分场小油厂、小砖厂重复建厂严重,各厂开工不足,多数亏损。1978年农场加工厂新建酒房一座,投资35.7万元,建成后一直未投产,闲置六年。另一方面单纯注重产值的增长,忽视企业经济效益,因而工业企业一般存在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厂房简陋、经营管理水平低等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场总结了建场以来进行工业生产的经验教训,从三方面对工业进行调整改革。
  一、对全场40多个厂矿进行分类排队,对重复建设开工不足和原料不足,不能投产的项目,实行关停。l979年停建农场加工厂新酒房。1983年又决定逐步关停了五个小砖厂、四个小豆油厂(四分场油厂已停产)。对重点油厂,准备力量进行技术改造,扩大其生产能力,以便取代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开工不足的小油厂。
  二、农场工业普遍推行经济责任制为革除农场工业及厂矿内部在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弊端,农场工业单位从1982年起普遍推行经济责任制。基本内容:定利上交(个别单位定亏损指标)超利分成,浮动工资,严格考核,奖勤罚懒。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是行之有效的。从下表可以看出其经济效果。
        推行经济责任以后工副业经济效益提高情况



  三、全面企业整顿,提高了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
  1983年农场对所属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整顿内容大体有五个方面:
  1、整顿和建设好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企业领导制度;
  2、认真整顿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3、整顿劳动组织,按定员定编组织生产;
  4、整顿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5、整顿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党员觉悟。
  经过一年的整顿,工业单位全部验收合格,企业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都有了一定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过调整的领导班子在思想觉悟、工作能力普遍增强。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向“四化”方面迈进了一步;
  2、经济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体现了责权利结合,改善了劳动组织,进一步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企业管理。
  4、普遍制订了厂规厂法,职工的组织纪律性普遍增强。奖励了大批先进职工,处理了一批违纪现象;
  5、干部、党员的模范作用增强了,党风普遍有了改善,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普遍提高,思想工作有了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普遍被重视,厂容厂貌大为改观;
  6、1983年,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
  全场工业总产值完成2284.6万元,比l982年增长10.8%
  全场工业利润完成l81.3万元,比l982年增长49.2%;
  全场工业产值利润率为8.2%,比1982年提高33.3%。
  通过对工业的调整、改革和全面整顿,较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给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开辟了新道路;增强了企业干部职工搞好工业建设的信心,初步开创了农场工业建设的新局面,为全场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工业机构变动与领导人更迭表 附表



    农场历年工业主要产品单位成本
                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