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九章 林业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7年起,农场设林业技术员,属生产科领导,下设两个试验区(现种畜站),一为苗圃试验区,育苗面积20亩,职工l5人,技工1人。二为果园试验区,果园面积240亩,职工20人,园艺技术员1人。
  1958年5月,农场设立林业科。
  同年7月,农场下设示范林场(现农场场部三不管地区),有职工l30余人,林场分干部队、职工队、新生队。主要从事培育宝清县遗留的60亩苗圃地(一处在三不管、另一处在西山场水库北侧)。培育的树种有落叶松、红松、杨树苗等。林场职工冬季伐木,春季造林,夏季抚育。
  1959年,农场成立良种站园艺排。面积50亩,职5-20多人,培育黄太平、大秋等树种。
  1960年,在示范林场的基础上改建农林分场。
  同时各农业分场成立林业生产队或畜牧林业生产队,全场八个林业生产队,业务归农林分场管理。
  行政仍归原所在单位管理。
  1961年底,农林分场与木材厂合并。
  1963年,成立南横林林场。全场职工400余人,育苗15亩,培育落叶松。全年担负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任务。
  1964年,农场撤销林业科,林业人员与经销科合并。
  1966年,将南横林子林场交给迎春林业局,其中、南林、索伦、四合三个林场,93个林业班,仍归八五二农场管理。
  1968年,农场改组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十团,林业人员与生产股合并。
  1974年,农场成立林业站,下设五营八连、科研连、南横林子、北大沟等站。为使森林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采伐、造林仍由农场安排实施,三、六、七管区内森林由各营负责管护,并在本年度内农场配护林员6人。
  这一年种畜站果园600亩,无人管理,全部因病害死亡。
  1977年,撤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八五二农场,农场成立林业科。
  林业科下有两个林业连队:林业一连(现索伦林场)育苗50亩,培育落叶松、杨树苗。职工30余人。
  林业二连(现北沟林场)职工40余人,育苗5亩,培育换床落叶松和杨树苗。
  1979年,两个林业连改称索伦林场和北大沟林场。
  同年三月初,农场成立五人“森调队”。
  1980年,林业系统成立总支委员会,总支和林业科合为一体。
  1982年,经上级批准林业成立l3人“森警队”,护林人员发展到l4人,加强了护林工作。
  1984年,农场体制改革,成立林业公司,主管术材厂、索伦和北沟林场。
  各分场都有一名技术员或代理技术员。农业连队配一名营林员,负责连办育苗,营造农防林。
  1984年5月,良种站经营的果园200亩中有180亩死亡,仅存密植园20亩。为此,园艺排下马,人员解散。
  历年林业科领导人第一任科长:邵永才(1958年5月-1959年8月)
  第二任科长:孙继本(1959年8月——1961月10月)
  第三任科长:李忍生(1961年10月——1964年10月)李忍生(1961年10月——1964年10月)
  第四任科长:罗永山(1977年10月——1978年8月)
  第五任科长:阎富岭(1982年11月——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