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林业采伐与抚育

第三节 林业采伐与抚育



  1956年-l952年,农场森林采伐只有林场采取定点、划片、清林,作业有技术要求,伐区质量较好。
  其它单位都是自由选林、自由采伐,哪里木头好,就在哪里采伐。选好的伐、运、用,丢弃木材十分严重,甚至出现“困山材”腐烂在山上,采后不清林,不但没有起到抚育保护作用,反而破坏了森林、浪费了森林资源。
  1962年——1969年,农场纠正过去随便采伐森林的错误做法,采伐权收归农场,由农场批准,才能定点按技术要求进行采伐,并有一定的指标。后因“文革”冲击,林业无人管理。森林采伐又出现混乱局面。
  1970——1979年,农场逐步重视林业工作,制止了随便采伐,有组织的按计划落实任务,严格伐区管理,按技术要求伐木、清林。并派现场员负责管理检查伐区作业质量,伐木后经检查验收合格才能下山。从这一时期伐区质量比较好。
  1979年后,国家正式颁布了森林法,各级领导重视,层层把关,认真按“固有林”采伐规程进行作业,制订采伐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林业经营管理和采伐走向正规。
  具体作法;
  (1)及早采伐成、过熟林,采后及时更新。否则,木材病、虫害、枯干严重,造成本材利用率降低,影响下一代森林的成长。
  (2)对复层异令林,要因林制宜。除去阻碍林分中主要林生长的林木。除掉病虫害和生长无前途的林木,提高林分质量,搞好林内卫生环境,调正林木营养空间,解决林木被压状况。采取综合抚、育、伐方式。
  三类“幼令林”中散生的成过熟木这类林分幼令林是主要林分的组成部分。通过扶育伐,将散生的成过熟林木除掉。这样,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木材,另一方面不影响幼令林生长,有利于提高林分的质量。
  四类残破林项。由于“拔大毛”,造成林分灌木丛生“老头树”和材质不好的林木散生,急需改造。
  这类林分,要尽快清除杂木,保留幼树,采伐工人更新或补植造林,尽快成林。
  五类“幼、中令林”处于高生长和直径生长的旺盛阶段,郁闭度较高,有的达到l.0,生长过密,通风、透光弱,营养面积小。同时,易出现病虫害。为适应林木生长发育,要问密留稀,改善林分的良好环境。呆后林木平均株距:幼令一般l.5米左右,中令林一般2米左右,实践证明效果比较理想。
                造林统计表
                单位:亩



              历年森林采伐一览表
                   亩、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