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场给水工程建设 生活用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农场建场初期一些分场和生产队生活用水团难,有的甚至到附近的河沟里去挑水喝,冬季则凿冰取水。
为了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当时曾以每口井l920元的代价,聘请宝清县的打井工来场打井。根据资料记载,到1956年8月20日,农场打水井共用资金l01,l79.14元。
1956年开凿土井数
单位:口
这些人工打的土井,井口成六角形,用六公分厚的桦木板镶边。井口大小不一,深浅不一。深则七十多米,浅则十多米。用辘轳提水,一桶水要花很长时间,冬季井口结冰,并台滑,不仅取水不易,而且很不安全。1960年起,普遍利用电动卷扬机从土井中提水,初步解决了职工吃水难的问题。1970年以后,部份生产队和分场打了机井,用深水泵和潜水泵抽水,职工用水方便了。l978年起,场直地区开沟铺设自来水管道,建设了一座二十四米高的水塔,自来水送到工厂和用户。
1979年以后,部份分场和生产队相继建造了水塔、水房,自来水送到了各家各户。现在,农场已建水塔十六座,容量九百多立方米,有生产生活用机井ll0口,自来水用户达6,165户,占农场总户数的44%.其它用户虽没有安装自来水管,也可以到“水房”取水,“吃水难”问题,已在农场基本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