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商业商业 建场二十八年来农场商业已经形成一个以各专业批发站、农场百货商店和十三个分场百货商店为主体的商业服务系统。不仅满足农场广大职工、家属的生活、生产资料供应,也为各集体、个体经营的店、摊提供了货源。
1984年4月农场成立了经销公司,为促进农场商品生产的发展,疏通商品流通渠道作出多方面的努力,为农场的生产提供产前、产后服务。
一、建埸初期的商业(1956~1957年)
1956年6月,八五二农场场部(现种畜站)己聚集了开荒建场的先行者二百余人。这里是远离市镇的一片荒原,没有商业网点,生活用品供应十分困难。后经农场领导决定,在农场场部建立一个日用品零售点。资金不足,场长黄振荣和付场长匡汉球,拿出私人存钱数百元,又另筹集部分公款,“公私合资”,于1956年7月开设了农场第一个商业网点一一八五二农场小卖店。第一批售货员三人。他们从宝清县购进一批生活用品,把条编草棚宿舍作营业室,白天卖货,晚上收货住人。保障了开荒部队的生活必须用品的供应。
1957年3月,在场部修建起一栋l50平方米的草房作商店,增加了从业人员,扩大了商品经营范围。
后因复转官兵多系单身,衣服被褥需要缝补,又成立了被服组。商店定名为“八五二农场合作社”。
那时商店条件虽差,但服务却很周到,从早到晚,全天营业,随时都可买到东西。
二、商业系统初建(1958~1964年)
1957年10月,农场决定商店随场部由曙光镇迁往南横林子,在新场部桥东两栋木草房中开办新商店。
1958年春,部队大批转业官兵到来,开荒建点范围不断扩大,商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各分场也逐渐开设商店。农场成立了供销合作社,负责商品批发和零售。批发部设专人负责外出采购,并专设了调拨、保管等。供货渠道主要由密山农垦局贸易公司进货。
1958年秋,增设了被服、修表、照相、白铁、修鞋等服务项目。
1960年改名为“三八合作社”。此时的从业人员;批发有十余人,零售、服务有二十余人。是一支由部队转业官兵和支边青年组成的商业队伍,他们大都没有从事过商业工作,缺乏专业知识。经过实践摸索,不会就学,逐渐建立起各种规章制度,掌握了商业服务工作的方法。当时尽管物质条件较差,商业服务设备简陋,但服务周到,经常开展送货上门、下田间到工地卖货。
三、农场商业的初步发展(1965~1967年)
1965年,由于农场各项事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原有的商业设置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后经黑龙江省批准,八五二农场设商业供销总店,相当于三级批发站。人、财、物三权属宝清县县联社管辖。
供销总店下属:批发部和两个门市部,第一门市部(现建材厂商店的前身),七个分场商店。供销总店负责九个商店,两个代销点(良种站、种畜站)一个小卖部(水库)的货源供应。
1966年,在场部十字路口,建起一栋700平方米砖瓦结构门市部(即现在日杂商店的旧址),并建起了百货大院和两栋砖瓦结构的大库房和一栋办公室,总面积为1200余平方米。从此,结束了草房时代。
四、“文革”时期(1968~1976年)
1968年5月农场成立了“群众专政指挥部”后,商业系统的“革委会”和“群专”组织也掀起了揪斗风。冲击了商业的正常秩序。
1968年底组建兵团,商业机构改称为20团68分队(又名商业连),隶属关系也由宝清县联社划归兵团,属二十团后勤处领导。
1972年2月,由于商业系统行业增多,为便于管理将商业连分成两部分:(1)商业部分的批发和另售,仍称商业连(又名综合批发站),包括各专业批发站、百货站、五金站、土特站及直属商店(2)服务行业设服务连,包括饭店、照相、理发、刻字、修表、被服、修鞋、浴池、电器修理、白铁、煤站、粮店等。
商业连和服务连仍统属团后勤处领导。
为了扩大服务行业,增加服务项目,在十字路口建起了照相馆、新华书店和一座地下暖库。
五、农场商业发展的新阶段(1976~1984年)
1975年5月,商业、服务行业机构变动,商业连和服务连合并改称综合批发部,下属各专业批发站,各服务行业所属的服务站和直属门市商店,综合批发站受农场商业科领导。
1980年4月,商业科与综合批发站合并统一领导,成立了商业站。商业站下属有:百货批发站、烟酒批发站、土产批发站、医药批发站、果品批发站、服务站、农场百货商店。七个分场商店及水库、煤矿、跃进山商店的经营核算也统属商业站负责。
1981年商业站所属职工子弟组织了大集体企业,成立了青年商店,并建起了红肠加工车间。
1982年秋,从农场商店分出部分经营项目,成立日杂商店。
1983年底,商业站职工总数已达400余人。由于社会需求量的逐年增加,促使农场商业有较大发展。先在木材厂以东地区,自力更生建起了批发仓库两栋,办公室一栋,后又相继增建库房两栋,暖库一栋。库房建起后,五金、土产、烟酒站陆续迁往新址。在十字路口的另一侧建起一座二层楼房百货商店,于1979年l0月开始营业。l982年又造一座容量为一百吨的商业冷冻库。l981年在迎春转运站建成中转库房。至此,初步形成了配套的商业建筑设施。
近几年,由于农场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场商业经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档商品供不应求,经营范围逐渐扩大,经营总额大幅度增加,三级站年经营总额达1,200余万元。零售年总额为1,l00万元。商业、服务业、总人数为700人(包括分场)。拥有库房面积6,000平方米,零售门市部总面积一万平方米。
1984年,农场进行体制改革,成立了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在总公司的领导下,放原有的商业、外贸、粮食等行政部门,改编组成了经销公司,经销公司成为经济实体。
1969-1983年经营情况
单位:万元
(接前表)
注:1969年5月前,由宝清县联社管理。现无资料可查。
商业发展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