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校
第二节 党校
一、干训队;
1971年8月,廿团党委决定在六营三连建立干训队,短期轮训付连职以上干部。当时,这个干训队是按部队团一级教导队形式组建的,由现役军人赵庆春任政教。第一年办了五期学习班,参加人数达到4695人。
后因条件太差,1972年大部分学习班在团部举办。当时主要组织干部学习《共产党宣言》和批林批孔材料,大讲特讲阶级斗争学说,对当时的“清队”、“深挖”、“一打三反”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1973年入冬前,干训队搬到六营附近飞机场。学习条件有所好转,寝室、教室能分开了。教员增加到三人,现役军人关世友任队长,戈平、姜玉松先后任教导员。1975年8月举办了政指、连长、妇女干部、理论骨干、卫生所长等短期轮训班ll期,共集训了l220多人。
二、“五七大学”
1975年8月,干训队搬到四分场大楼,改名“五七大学”。当时办了为期半年的农机、畜牧专业班、共培训l30多人。到l976年11月,共培训3810名连队干部、包车组长、机关干部和农机技术人员。
三、党校;
1959年冬,办了一期党员训练班,集训了支部书记五十多人。
1960年3月,正式组建党校,农场党委书记耿志义兼任校长、龙铨远为专职支部书记。遵照农忙少办,农闲大办原则,截止1963年先后举办了连队政文教员、政工班、生产行政管理班、会统班、包车组长班等十二期,参加轮训850多人次。学习内容有《列宁主义万岁》三篇六章、《矛盾论》、《实践论》、时事政策、总结生产工作经验等。讲课人员除党校本身外,还有总场领导和有关科室领导同志兼任。在训练中除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采用了总结工作、统一思想、安排任务等方法,受到当时基层干部欢迎。1963年春,党校由老场部(现种畜站),搬到南横林子、接受了举办八五二农场会统学校任务,至此,原党校使命结束。
1977年元月,改名八五二干校,不久又改名为党校。主要培训连队干部,另外还举办农机、农学、畜牧、放映员、英语、理化、数学等各类学习班。至l979年秋,三年共集训了4014人。
1979年8月,建立技工学校以后,按上级提出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法,党委和行政一套人马,学校包括党校和技校两个部分。技校按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组织正规教学。党校以轮训各类人员为主,l980至1982年期间,对连队付职以上干部有计划地进行了轮训,全场97%以上的基层干部都系统地学习了《毛选五卷》、《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六中全会决议》等有关文献,对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l982年秋至1983年春之间,先后举办了两期青年政工培训班。学习半年,系统地讲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党史》三门基础理论知识,共培训了98名学员。目前,绝大多数同志已担任连队主管干部或工会主席,成了农场干部队伍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另外,l979年至l983年10月,共举办了农机、农学、畜牧、妇干、团干、保育员、治保员、车长、修理工、电工、民兵等各类学习班54期,共培训3168人,为农场培训各类专业人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