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第三章 场部及生产队
章下序
欣城:饶河农场场部。位于东经133°55′24″,北纬47°4′53″,始建于1969年(曾用名万山红农场)。1969年饶河农场组建为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廿二团。为战备隐蔽,团部由饶河镇移至楛矢山东麓。1975年向东发展移至现址。房屋建筑在旧饶佳公路N型道的两侧。1977年撤销廿二团称万山红农场,1979年又恢复饶河农场。
场部除场直机关外,尚有运输、经销、外贸、建筑、林业、电力等公司。并拥有农机修造、粮油加工、建材等工业。有百货商店、饭店、家用电器维修部、招待所、被服、酱油、冰棍、糕点、照像、修表、理发等服务行业。有机关办公室、党校、职业高中、完全中学、小学、托儿所(幼儿园)、电影、广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有冷冻库、物资库、军械库等单位。并有银行、邮电、税务、公安、司法等机构。
场内交通除饶佳公路外,由本场经新开至关门嘴子自建公路三十公里与饶抚公路相通。从场部经小佳河有公路直达建三江。场内交通更是四通八达,它已是场内交通的枢纽。场内有849户,人口3,322人,占全场人口的29.13%。欣城已是饶河农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棵树:一队(原名隋家小山)。1956年铁道兵八五〇九部队落脚于此而建。有一三株合抱而生的连理紫椴树被伐去二株,故得一棵树之名。
地理位置东经133°57′,北纬46°47′。有户104,人口404人。耕地15,690亩。东至饶河镇四公里,有公路畅通。
西永乐:二队,始建于1957年。位于西南岔村(原名永乐村)西之坡地,东经 133°52′,北纬46°57′。有户117,人口443。耕地15,740亩。饶宝公路从队中间通过。至一队4.5公里。
饶垦:三队,建于1958年,位于东经133°47′,北纬46°45′。有户97,人口366人。耕地14,205亩。北至一队3点5公里与饶宝公路相接。
四队(原名畜牧队)。始建1958年,位于饶河镇南。有户67,人口254。耕地3,419亩。
斗文:五队,因抗日联军政委李斗文牺牲于此而故名。1959年建,位于新兴洞山之西南,东经134°04′,北纬47°09′。有户101,人口471。耕地14,701亩。东南至西通7公里,西至场部15公里。
永联:六队。始建于1959年,1963年撤掉,1966年重建。东经134°01′,北纬47°09′。有户188,人口688。耕地20,657亩。距场部13公里。
七队:1984年建,位于六队之北,东经134°08″,北纬47°12′。有户17,人口73人。耕地13,966亩,距场部15公里。
黄岗:八队,始建于1959年,后放弃,1968年重建。位于半截河西岸阜岗之地。东经133°57′,北纬47°08′。有户100,人口368。耕地18,500亩。距场部8公里。
半截河:九队,建于1969年,位于场部之正东,东经133°59′,北纬47°06′。有户 53,人口184。耕地10,006亩。距场部4公里。
新兴洞:十队,始建于1959年,1963年撤掉,1970年重建。位于新兴洞山南坡,东经134°07′,北纬47°09′。有户70,人口370。耕地12,558亩。距场部21公里。
通南:十一队(原名五七山村),1968年建,位于西通山南,东经134°,北纬47°02′。户数69,人口242。耕地15,337亩。有公路4公里与欣城公路相接,距场部13公里。
通江:十二队,1969年建。位于西通山南麓,东经134°02′,北纬47°04′。有户46,人口167。耕地12,601亩。距场部9公里。
西通(佛匪):十三队,1958年建。位于乌苏里江之左岸,是饶河县沿乌苏里江第三大镇,也是乌苏里江重要码头之一。东经134°07′,北纬47°05′。有户236,人口892。耕地8,433亩。除十三队外,尚有砖厂、煤炭、油料、化肥仓库、水利工程队、农场船队及江防林场在此,并且是边防三团二连驻地。距场部16公里。
青甸:十四队,1960年建。位于西通山东,东经134°05′,北纬47°07′。有户74,人口258。耕地15,407亩。距场部21公里。
桦平:十五队,1972年建,因地势平展又丛生白桦而得名。位于大班河之北岸,楛矢山之东南麓。东经133°55′,北纬47°04′。有户47,人口147。耕地5,294亩,饶佳旧公路从队中间通过。距场部2公里。
葛南:十六队,1970年建,因位于饶力葛山南而得名。位于东经133°56′,北纬47°12′。有户93,人口358。耕地16,700亩。距场部16公里。
葛西:十七队,因位于饶力葛山之西而得名,西临蛤蟆河,建于1970年,位于东经133°54′,北纬47°13′。有户76,人口259。耕地15,012亩。距场部18公里。
葛东:十八队,因位于饶力葛山东而得名,1970年建,位于东经133°59′,北纬47°13′。有户68,人口253。耕地12,431亩,距场部20公里。
金蟾,十九队,1971年建,因蛤蟆河在村南通过,并有水库亦名蛤蟆水库,而得其名。位于楛矢山北端,东经133°53′,北纬47°09′。有户79,人口262。耕地13,61亩。南至场部13公里。
佳丰:廿队,1971年建,因临小佳河,取最佳丰收之意得其名。位于小佳河与饶力葛山之间,东经133°59′,北纬47°12′。有户59,人口200,耕地7,760亩。距场部 24公里。
望岗:廿一队,1972年建,因居小佳河公社东大岗之东3.5公里,故得望岗之名。位于东经133°50′,北纬47°01′。有户63,人口212。耕地14,157亩。距场部19公里。
马场:廿二队,1974年建。位于三人班山西端,南临大班河,东经133°53′,北纬47°02′。有户23,人口86。耕地2,736亩,距场部8公里。
窖地:廿三队,1975年建,因原为砖厂而得名。位于饶力葛山西南,蛤蟆河之西。东经133°52′,北纬47°11′。有户41,人口159。耕地1,400亩。距场部15公里。
垒山:廿四队,原名老大带,因队南有垒山而得名。1967年建。位于西苏穆罗山北麓,东经133°49′,北纬46°47′。有户43,人口194。耕地4,432亩。居饶宝公路之北侧。距场部47公里。
清江:廿五队,建于1979年,位于乌苏里江边一公里,新兴洞岛之南端。东经134°11′,北纬47°11′。有户37,人口158。耕地2,920亩。距场部26公里。
红岗:原种场,1970年建。位于欣西公路北侧,西通山之西南麓。东经134°,北纬47°05′。有户51,人口172。耕地4,000亩。距场部6公里。
茂林:青山林场,1980年建,当饶佳公路之冲,东经133°53′,北纬47°06′。有户68,人口272。南距场部3.5公里。
冰帐:季节性捕鱼住地。1952年东安镇马庆等人于此挡冰帐捕鱼而得名。位于乌苏里江西岸,新兴洞岛北端,东经134°12′,北纬47°12′。1957年后,归划四排赫哲自治村捕鱼点(饶河县志)。
东石:石灰窑,始建于1972年,因居红旗岭农场石灰窑之东,故称东石。位于逮云岭西,南临云岭川,居饶宝公路北侧。东经133°35′,北纬46°49′。有户16,人口75。无耕地。距场部5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