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机构沿革


   
  农业生产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特点。饶河农场是在原859农场解体后在其1、2分场的基础上,于1964年组建的。机构形成分四个时期。
  一、行政管理时期(1957~1968)
  1957~1963年,八五九总场设农业科,分场设农业副场长和生产办公室(农、林、牧、副、渔),生产队设农业副队长(场社合并期间多由当地老农担任) 。
  1964~1966年,农场农业副场长下设生产科,生产科设正、副科长和各业务技术员。这期间,农业、畜牧、林业等在业务上均由生产科管理。生产队设农业副队长,下设农业技术员或农业练习生。
  在这期间,农场部设在饶河镇,西通地区设有作业大队,大队部设在西通,为分场级建制。负责西通地区的行政、生产管理工作。
  1967~1968年,“文革”时期农场成立革命委员会,设副主任主管农业,下设生产科,生产队设农业副队长。1967年农场建立气象站。
  二、廿二团时期
  1969~1976年,全团设三个营。团设主管农业副团长,下设生产股,正副股长和参谋,营设农业参谋,连队设农业副连长,下设农业技术员或练习生。
  这期间,团部迁往现址,西通作业大队撤销。1973年农业试验站正式建立,业务上由生产科领导。
  三、农艺师负责制时期
  1977年后兵团解体,农场设主管农业副场长或总农艺师,下设生产科,有正副科长及技术员。生产队设农业副队长,下设农业技术员或农业练习生。
  历任农场生产科长:
  1964~1967年生产科长鲁军。
  1968~1987年生产科长肖臣。
  1981~1984年生产科长王尔丰。
  1985年生产科长冯庆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