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开发性家庭农场
第三节 开发性家庭农场
饶河农场1984年在试办职工家庭农场的同时,一种全新的承包形式出现了。这就是职工个人自筹资金或贷款,自己购置农机具、生产设备和物资,承包农场内的荒原,进行开荒、搞种植业生产或者承包水面、自修水库进行渔业生产,办开发性职工家庭农场。它有独户和联户两种形式。它的出现,为农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途径。
一、开发性生产(家庭农场)的起源及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在党的第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出现了把土地承包到农民各户的新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有了提高。农民群众开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为国营农场的经济体制的变革提供了新经验,要真正的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只有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在全国农村改革形势的影响下,中央提出:国营农场要试办家庭农场。1984年初饶河农场开始在15、16、17、21等四个生产队试办职工家庭农场,在全场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的震动和反响。
(二)开发性生产的起源
1984年春节前,全场四个生产队在试办职工家庭农场的同时,十二队养猪承包户李广正等,根据农场试办职工家庭农场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其弟李广俊和李广喜,向农场提出申请报告。同时有二十队的刘宝太、赵旺、赵军发,廿一队的闵凡歧,场部中学的成建方,十九队的董文显等,相继向农场提出申请报告,要求自己筹备资金或从银行贷款,自己购买农机具和生产物资,承包农场界内没有开垦的荒原,自己开荒进行粮豆生产,创办职工开发性家庭农场。同时要求农场党委和领导予以支持、批准和落实。
农场党委和领导对孪广正等人的申请报告极为关怀和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和落实,并且对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定方向正确,且有创新,真正办好,有利于农场的发展和建设,应予支持和保护,并决定成立专门机构,为开发性家庭农场服务,以解决在生产、物资和兴办过程中的问题。从此,开始了开发性职工家庭农场的工作。
二、开发性生产的管理机构与体制
(一)开发办公室
开发性职工家庭农场的兴办就引起了原来的农场机关,不适应加强开发性家庭农场的管理,许多应该给办的事情,由于科室间职责不明,不仅问题没给解决,反而给开发性家庭农场增加了不少阻力,为此,农场于1984年4月15日成立了开发办公室,专为开发性家庭农场服务,由邵元兴任主任,吕万成任副主任。
“开发办”成立后,农场于4月17日召开了九名开发性家庭农场场长和四个依托队的队长,以及机关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关于兴办开发性家庭农场的第一次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四个:1、学习(中发)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把办开发性家庭农场具体办法定下来;2、座谈自己对办开发性家庭农场的想法、打算和有什么要求等;3、提出办开发性家庭农场现在还存在哪些问题;4、明确办开发性家庭农场在那些方面要农场协助解决具体问题。
会议明确肯定了参加开发性家庭农场的全体同志的举动是响应党的号召,是致富的带头人,是办家庭农场的积极分子。会议要求:事业刚开始,今年要有个好开端,所以只能办好,不能办坏,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要求,所有参加会议人员,必须以满腔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扶持办好开发性家庭农场,也要求各生产队和各单位给予支持,平时记好帐,年终一次结算所有费用。
在开发性家庭农场会议充分发表意见后,会议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开发性家庭农场的贡献,具有四个特点:
1、个人资金大。办好九个开发性农场,大约用资金五十万元。
2、周期性长。变荒地为熟地要三、四年,对增加农场耕地面积有积极作用。
3、效益慢。前两年无经济效益,三年后才见大效益。
4、风险性较大。有天灾和人祸两个方面,要慎重和持科学态度。
第二,家庭农场的性质
1、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己经营有困难的人可以请人协助办好。
2、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生产资料,具有生产工具和独立经营的能力。
3、欠国家的债要偿还,盈利部分归自己,要有个基本稳定性。
第三,办好家庭农场的初步设想:
1、必须力争第一个收支平衡,以维持简单再生产,这一项要千方百计地争取。
2、力争第一年多开荒,播上种,种上地,把利息和低值易耗物资款拿回来。
第四,指导思想:
加强领导,放宽政策,热情支持,积极服务,探索经验,健康发展。
第五,根据一号文件,明确如下几点:
1、一次可承包十五年,不可掠夺式生产,要有长期打算。
2、可以雇用帮工,平时雇技术工可以出高价,可以综合开发经营。
3、讲经济效益,少花钱多办事,费用尽可能减少,前两年不向农场交费用。
4、养地政策要执行,注意培肥地力。
第六,开发工作总原则:
会议结束前,明确了十二条规定:做为开发性生产工作的总原则。十二条规定如下:
1、农机具不足的,可以自己购买或者由农场转让,再有不足时,由依托生产队租借使用。(拿磨损费和修理费)
2、生产用油。由所在依托生产队给加油,合理摊费用,由农场做出统一的规定。
3、种子、零件、材料等物资。先由依托生产队负责给记帐,年终统一结算。
4、按场规划进行排水,可以按规定给投资。
5、通路修桥,由农场给予解决小径木料,由承包户自己修桥。
6、不准乱砍伐树木,一户可解决1.5立方米木料,作为建点用,按场内价格计收费用。
7、管理费按规定执行,提留费头五年计收十二元,前两年不收,后三年收。
8、不是职工的不交退休基金,有关一些不明确的政策问题请示上级后再定。
9、超交粮加价,第一个合同期不收。
10、可以承包熟地,但必须和所在生产队具体协商,另定合同。
11、自己修建仓库的,农场可以帮助提供建材,资金自己筹备,不能无偿资助。
12、增加生产人员由自己决定,自己有自主权。
第一次开发性职工家庭农场场长会议历时一天,于1984年4月17日下午结束。
会议后由吕万成等四人,于1984年4月18日正式开始布点定位,开始进行开发性职工家庭农场的工作。
(二)开发公司
为了把新办的开发性家庭农场工作搞好,农场于1984年9月在机关改革的同时,成立了饶河农场开发公司(公司由五人组成:经理吕万成,副经理刘福长,机务助理员王长恩,会计杨景琴,统计兼出纳员兰强)。由农场总农艺师领导。
公司的性质,属经济实体,独立核算,为开发性家庭农场有偿服务。公司收费标准为:每年收开发性家庭农场总收入的3%做为管理费。
开发公司的职责是:
1、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兴办和发展开发性职工家庭农场。
2、对全场荒原、水域进行准确的踏查,掌握荒原、水域的情况,因地制宜的规划、发展、利用。
3、掌握自然条件,合理安排,布局开发性家庭农场的养鱼水面的配置,合理利用增加经济效益。
4、为开发性生产搞好服务,及时为开发性家庭农场的养鱼户定点、划界、签定合同。
5、做好开发性承包的生产计划和指导,搞好经营管理,保证各项需求和生产任务的完成。
6、及时对开发性家庭农场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定期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7、积极在开发性生产中推广新术措施,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促进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
8、做好开发性家庭农场的机务管理工作,执行机务管理规章和制度,提高开发性生产中的机械“三率”。
9、做好经济核算工作,定期公布各家庭农场的财务状况,及时收取管理费和其它应收的费用。
三、开发性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
在第—次开发性家庭农场场长工作会议之后。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把开始的开发性生产搞好,做出样子,农场对此持慎重态度。当时决定暂不再发展。对原有已承包的十一个独户和联户开发性家庭农场进行抓好开荒,播种等巩固工作。其基本情况是共承包荒原面积为13700亩,拖拉机15台和相应的农机具。参加户数31户(共有劳动力67人),自筹资金12万元,银行贷款17.3万元。
由于职工群众对开发性承包的热情高,要求迫切。先后又有16个独户、联户开发性家庭农场提交申请。为满足职工的迫切要求,农场于1984年7月24日正式下达90号文件,决定由农场三、四、五、六、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八、廿队,原种场等十二个单位抽调拖拉机14台和相应的大犁重耙,转卖给各开发性家庭农场,经过开发人员申请,公司研究,农场又批准14个开发性家庭农场。
加上第一批共有开发性家庭农场25个,以后又有不少职工购买拖拉机和农具,申请承包开发荒原。
截止1985年底,全场共有开发性家庭农场33个,参加户数为76户,男女整半劳动力126个,总人口271人。
四、设备与规模
全场截止1985年,33户开发性职工家庭农场共有拖拉机34台;胶轮拖拉机13台;康拜因8台(其中自走式2台);各种农机具126台件,承包开发面积22200亩。
五、开发性职工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1984~1985年)
开荒办开发性职工家庭农场的第一年(1984年),由于春涝,只有李广正、成建芳两户各春开春播二、三百亩地外,其他户都没有播上种(只进行了开荒)。故而1984年基本没有经济效益。正式开始生产是1985年。1985年也是春涝,对整地有些影响,因而经济效益也不理想,但从整体上看,已初见成效。
截止1985年,全场31户开发性家庭农场中29户盈利,合155390元,两户亏损合计13060元(实际上是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盈利)。
六、开发性生产的发展趋势
饶河农场开发公司成立两年来,1984年开荒11000余亩,当年播种300多亩;平均亩产80多斤。1985年共播种粮豆12400亩,平均单产123.6斤,总产大豆150多万斤。1986年春独户和联户开发性家庭农场达到37个。共有拖拉机38台和相应的农机具,小型车12台,手扶和小四轮拖拉机4台,自动收割机2台,牵引收割机6台。1986年开发性职工家庭农场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开发性家庭农场除开荒生产粮豆外,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有十二户自己筹备资金,雇推土机推养鱼池,承包浅水养鱼生产。已推成浅水养鱼池20个,合计面积260余亩。1986年放养鱼苗26万余尾。目前看浅水养鱼会有一个较大发展。
从上述各个开发性家庭农场经济状况和生产的实际情况看,予计1986年将有30%的开发户达到还清贷款后,稍有盈余(包括购买的机具费也还清);到1987年可全部还完欠款。后两年除掉当年成本,可有较大的收入。
结束语
1、国营农场历来是由国家投资,由农场组织人、机、筹集资金进行建点开荒,成本高。而开发性家庭农场,可根据自己的资金和能力,在一两年内开完荒,投入生产,见效快。
2、承包期完了,荒地开垦出来了,只要农场加以规划和连片,就可以进行大面积生产。
3、目前,由于荒原排水不良,限制了开发性生产的发展。如果全场排水工程形成系统,尚可再承包一些荒原给开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