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公路建设

第三节 公路建设


   
  建场初期,八五九农场一分场(饶河地区)和二分场(西通地区)所在地区仅有一条日伪时期修建的单行公路。此路因年久失修,路面高低不平,荒废不堪,路面上已长出碗口粗细的树木,车、人难行走。农场货物及人员进出,全靠每年5~10月的江上船运和冬季靠机动车跑江上冰面来解决场内运输,以肩挑人扛、牛车、马车为主,伴之以拖拉机拉爬犁来做运输工具。生产队人员去场部开会或办事,均需步行,如遇重病号就得靠人抬担架去医院就医,交通十分困难。
  一、公路建设
  场内的各条公路是农场自修自养的专用公路。
  场部通往各生产队和队对队之间的土路是六十年代农场自己修建的。
  1959年,八五九农场一分场修筑一队至三队土路基四公里。
  1964年修建西通至五队九公里土路基。此条土路基需经近五公里常年积水的低洼草甸。为了勘测土路基的路线,当时的基建队长吕景熙和五队队长吕万成往返于草丛和林莽四十余趟,在无任何仪器的情况下终于完成路线的目测插标任务。为了保证低洼草甸路基质量,吕景熙力排众议,派出70多名工人,以园木垫底,人抬肩扛,硬是在水草丛生的地段修出九公里笔直的土路来。从此,饶河农场第一条土公路诞生了。
  1966年开始修建五队至六队的土路基,这条路基采用了拖拉机拉大犁翻制而成,人工修理边沟。
  1968年的5月,修筑西通至十二队土路基。这段路由于地势低洼,施工困难大,全场大战红五月投入1000多人抢修而成。
  1969年5月,年修筑完成场部至八队土路基,主要以工人修筑,投入少量推土机作业。
  1969年冬,廿二团团部从饶河镇迁至楛矢山的同时,农场派了三个连队计300多人,靠指北针定方向,靠声音定路线,用斧头在树上砍标记,配合推土机排故障,穿林海,爬山过沟,经过一个冬春的苦战,完成团部至关门25公里的土路修筑任务。从而打通了西通地区旱路进出的唯一通道。保证团部至关门路线的畅通,1971年兵团廿二团又成立了修路指挥组,以赵忠阳副参谋长为组长,派出汽车5台,兵团战土100多人,对团部至关门25公里路线全线垫砂,勉强保持通车。终因路线勘测不尽科学合理,造成坡陡弯急,给行车造成极大困难。在鞠振全副参谋长的指挥下,于1973年对黎明屯后山两处进行改道工程,团部至关门道路又因处于林阴深处,路面较低,加之1971年垫砂时未注意选料,造成雨后不能及时通车,影响全场运输,于1977年夏又进行全线加高路基30厘米。为了提高质量,1975年又进行了新开后山两公里的改道。1980年冬又进行大岭降坡改道,但未获成功。为了根治和修好场部至关门这条饶河农场的交通命脉,上级也决定给予一定投资,准备聘请哈市交通学校进行重新勘测设计,这个打算终因农场经济拮据未能实现。
  1971年修筑八队至十九队路基。
  1971年9~10月修筑八队至十六队路基。
  1972年修筑十九队经廿一队至廿队路基;修筑十六队至十七、十八队路基。
  1973年对场部至十二队重点路段铺垫砂石。
  1977年,重新改道加高修筑五队至十队路基,并对场部至西通路段全线进行补修。
  1979年5月,修筑六队至十八队路基,这条路基虽已修好多年,但由于半截河桥面高,路基低,行车艰难,至今很少使用和通行。
  1978年5月,开始铺设西通至五队砂石料路面。
  1979年5月20日开始铺设场部至关门25公里的砂石路面。当年铺设关门至黎明前500米一段。
  1980年6月开始铺设八队至十六队砂石路面。场部至关门路面继续铺设黎明至马场一段。
  1980年了月开始铺设八队至十九队路面。同时完成十六队至十八队路面砂石的铺设。
  1978~1981年期间,农场公路路面铺设砂石料每公里投资8000元,由于投资少,路面砂石铺的薄,给后来养路造成困难,部分路面时常出现反浆局面。
  1981年铺设五队至十队砂石路面,每公里投资为二万元(上级投资)。
  1983年铺设十九队至廿一队砂石路面,投资每公里一万二千元。
  1983年铺设廿一连至廿连砂石路面。同年九月将十二队路口至十一队公路改线并铺上砂石路面。
  1983年10月,农场为了打通通往小佳河镇粮库运输路线,上车二十台,突击修筑廿一队至东大岗路基。翌年7月将该段路面铺上砂石(每公里造价达二万余元)以保证上交粮的正常运输。
  二、桥涵建设
  饶河农场地处丘陵半山区,沟壑纵横,桥涵建设在公路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场管理现有129公里公路中就有各种桥涵54座。1981年以前,由于没有技术人员和桥涵专业队伍,加之原材料不足,所有桥涵都是木结构的,由于山区降雨集中,山洪大,冲击严重,过去的桥涵是一年修,两年坏。一遇雨季常因桥被冲坏而中断交通,同时在经济上也造成浪费。
  1982年由水利科设计,廿五队施工建造场部(欣城)水库公路水泥桥一座(包括跌水)。
  1984年农场成立了桥涵专业队伍,配备了技术人员,在桥涵建设上做到了正规化和科学化。开始着手建设永久性桥涵。
  1984年3月由农场桥涵队设计修建十九队水库前混凝土浇铸水泥桥一座;4月又修建廿一队至东大岗界河水泥桥一座。造价3.5万元。
  1984年6月,由桥涵队设计修建场部至关门路段上新开水泥桥一座。造价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