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物资运输
第六节 物资运输
物资运输是物资供应的重要环节。农场地处边疆,交通不便,运距长远,是饶河农场物资供应的重要特点。
五十年代无公路通行,夏季全靠水上运输,饶河至佳市一般航行历时七昼夜,航程685公里,经抚远、同江抵达佳木斯港;航期为每年的5月至10月;冬季则靠冰封的江路或冻结的水路进行运输,沿完达山,经虎头达虎林、密山。
1965年,饶宝公路通车后,经宝清到佳木斯,行程440公里。
由于交逋不便,运距远,这就决定了农场物资供应的几个特点:
1、运费高。江运每吨运费21元,路运每吨公里0.29元,全年物资运费80~100万元,占物资总额的10~12%。
2、贮存期长。农场大宗物资主要靠江上运输,因受航期影响,每年必须把次年所用油料、化肥、元煤等物资在当年航期内运入,贮备期长达8~10个月之久,占用资金300余万元。
3、为保证生产急需物资,因而物资库存的特点表现为:一是种类齐全,二是贮备量大。1980年以来,全部物资库存额在410万元至540万元,平均每亩耕地占用资金高达15元以上。
4、物资损失率高,物资运输距离长、路面差、周转环节多是造成物资损失率高的客观因素;管理不善和运输方面的问题则是造成物资损失率高的主要原因。最严重的是1969年福利屯车站的化肥损失及1977年至1980年期间东方红车站的化肥损失,损失重高达数十吨;此外,水泥、水泥电柱、玻璃等物资的运输损失也是很惊人的,1980年“2222”号油驳搁浅触礁,损失柴油20余吨,价值近万元。
历年物资支付亩平均额是:1964年为8.14元,1974年为11.12元;1984年为19.68元;1985年为21.43元。
历年物资库存亩平均金额为1964年5.11元;1974年10.49元;1984年上升到17.89元;1985年降为16.56元。
历年“三材库存”亩平均额1964年为2.53元;1974年为7.94元;1984年5.67元;1985年为5.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