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的组织工作 一、组织机构
1964年饶河农场成立到1969年末,农场设组织助理员,负责农场的组织和干部工作。
1970年1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廿二团组建,政治处下设组织股。
1976年3月恢复饶河农场,组织股和干部股合并为农场组织科。
1980年农场撤销政治处,组织科改为中共饶河农场组织部。
二、组织工作
1964年至1966年底,有党支部21个,党员255名,组织生活正常。1967年初到1966年底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组织陷于瘫痪。
1970年初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廿二团成立后,建立了临时党委,相继恢复党支部工作,基本健全了组织生活制度,加强了组织工作。到1982年末吸收356名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大部分是生产第一线的骨干和知识青年,使党组织的力量有所加强。但由于无预备期,加之考核不够,有部分不合乎党员条件的人进入党组织,使党员的素质有所下降。
1973年加强了对党员的民主集中制教育,整顿党风,要求党员按照“三要三不要”的原则,加强党的观念。在党内外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1975年至1976年末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抓党员的违纪行为,党内建立三会一课制度,并加强了对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培训工作。
1976年末到1978年农场深入开展批判“四人帮”活动,肃清“四人帮”在各条战线的流毒,党的生活走向正轨。
1979年后在党内着重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内生活的基本原则》,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并用新党章的标准要求党员,并建立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考查制度,党员的发展比较慎重,素质较好。但1981年到1983年由于强调党员发展的比例,三年发展42人,调出的党员比增加的多,使党员数量逐年减少。
1969年到1985年以来发展党员769人,基层支部增加到57个。
1978年到1985年共评选出各级党支部18个,各级优秀党员91人。
附:表一饶河农场历届党组织及分布情况表
表二饶河农场历年党员情况表
表三饶河农场历年党员发展情况表
表四饶河农场历年优秀党员名单
表一: 饶河农场历年党组织及分布情况表
表二: 饶河农场历年党员情况表
表三: 饶河农场历年党员发展情况表
表四:饶河农场历年优秀党员名单
1978年度:刘德先、颜高林、刘建文、郜林友、陈德犹、卡云和、简元谷、徐维云、吕万财。
1979年度:汪三益、杨云成、刘建、简云谷、罗永玲、孙早、吕万财、卡云和。
1980年度:简元谷、孙早、吕万成、郝贵富、冯铁生、邵元兴、张德端、徐宪玉、张志恒、张俭、崔成洲(总局)、李应合、郑荣。
1981年度:地区优秀党员于学嫒。
管局先进党支部:六队党支部。
管局优秀党员:赵秋柱、杨瑞欣、刘佳胜。
农场先进党支部:一队党支部、水利队党支部。
农场优秀党员:阎树亮、冷进尧、韩敬远、毕可惠、惠振亮、李清修、戴君勤、祁玉芬。
1982年度:总局优秀党员:刘佳胜。
总局先进党支部:一队党支部。
管局优秀党员:杨瑞欣、邵元兴、赵秋柱刘先梅。
农场优秀党员,张爱臣、潘玉兰、陈德水、李厚文、王胜熙、李殿君、刘德智。
农场先进党支部:十队党支部、廿四队党支部。
管局先进党支部:六队党支部、十四队党支部。
1983年度:管局先进党支部:十九队党支部。
管局优秀党员:杨云成、杨瑞欣、冷京夫、冯庆绂。
农场先进党支部:一队党支部、三队党支部、五队党支部。
优秀党员:潘玉兰、王广达、冷进尧、刘佳胜、张文英、戚其中、惠振亮、杨兰福、董友林、司清元。
1984年度:管局先进党支部:三队党支部。
农场先进党支部:十一队党支部、十四队党支部、十八队党支部。江防林场党支部、机关一支部。
管局优秀党员:冯庆绂、陈贵章、孙代君、杨锡铎。
农场优秀党员:崔秀英、张宝胜、韩敬远、戚其中、杨本华、刘世发、温志贤、安歌今、胡军增、杨文景、赵子良、陈仲明。
1985年度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名单:
一队党支部为管局先进党支部。
管局优秀党员:陈贵章、冯庆绂、杨信义、杨锡铎、范学斌。
农场先进党支部:三队党支部、江防林场党支部。
农场优秀党员:张爱臣、崔秀英、张宝胜、谢振廷、王泉、徐维祥、杨世佑、杨春梅、徐月春、于佐田、王世艮、孙学元、张光全、司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