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师资队伍

第六节 师资队伍


    
  从八五九农场建场,到1964年饶河农场成立已有7所小学,12名教师。
  1965年有小学教师20名,中学教师5名,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各1名。
  1966~1975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资队伍受催残。有两名中学领导靠边站,被打成“死不改悔的走资派”、“阶级异己分子”,一名教师因社会关系被殊连,一名教师因历史遗留问题被批斗。
  1969年兵团成立,这些教师相继离开教学队伍,参加学校或生产队劳动。有的劳动半年,有的达四年之久。有一名教师内迁他场。落实政策后,有两名教师调离兵团,为充实师资队伍,从知识青年中抽调文化程度较高者从事教育工作。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有9名教师入学深造离开农场。全场共有小学教师127名,中学教师64名。
  1978年恢复饶河农场,大量知识青年返城,有4名教师离开农场。为解决师资不足,将4名小学教师提为中学教师,又从各单位抽调5名同志从事教学工作。为解决小学英语教师奇缺,招考9名高中毕业生办短期英语学习班,充实小学英语教学,并有6名分配中学任教。出现高中毕业教高中,初中毕业教初中的局面,教学质量下降。
  1979年小学教师有38名转干,中学教师有11名转干,党委开始对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的教师平反并回校工作。
  1980年红管局友谊农机校大专班分配3名毕业生来场任教。选送4名教师外出培训(物理、语文各1名,政治2名),政治有1名学习1个月逃回。
  1981年在职业高中成立师资班,招收26名高中毕业生,因教室和教师奇缺,故采取下生产队小学实习的办法,用寒暑假进行辅导讲课;由教研室教研员任教。职业高中师资,专业课教师从连队机务工人中抽出中专毕业生6名调来任教。其余教师由场中配备。后由小学中抽调部分代教人员补充。
  1982年送牡丹江师范数学系培训2名,考入哈师大函授生3名。在假期对小学教师进行辅导办班。中、小学教师教材过关考试,中学有3名没过关,小学有6名语文没过关。小学教师送出6名外出培训。
  1983年从友谊农场招聘教师信件中挑选几十封信,经过通信联系,只1人应聘(教高三物理),工作不到一年即回沈阳市。又经本场介绍从浙江招聘1名退休教师教语文、地理,工作一年半而走。从友谊农场招聘1名待业青年,自费哈师专毕业生,批了工人,又转了干,即调回友谊农场,又经其他农场介绍1名英语教师(虎林县农村人,无业)来场工作将三个月,因英语程度太差而辞退。
  1984年给31名小学教师转干,给24名中学教师转干。为培训教师有3名离职专科学习,函授5名,本科函授7名。经管局教育处分配来两名大专生,工作不到一年先后调走。为提高小学教师工作能力,有46人参加饶河县中师函授。
  从1977~1985年全场共举办小学教师学习班6期,首先以基本功训练为主,然后进行教材辅导,使之进一步对小学教材予以系统理解,对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很大。在此期间中学教师调出外地17名,在场内调出教师队伍9名,提拔干部6名.为补充教师之不足,农场在最近几年拔款四万多元用来培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