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精神生活

第二节 精神生活


  
  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建场初仅有四十几台收音机,到1964年就有250台,至1985年,收音机、收录机和落地式收音机全场拥有4,889台,平均每户有1.5台之多。电视机占总户数的72%以上,每个生产队都有电视室,图书室和职工活动室。
  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三中全会后已逐步得到改善。建场初每月演两至三场电影,人们聚集在广场上观看,有时一场演上两部片子。文革中只是单一的样板戏,收音机里也是这种单调的节目,要求每场电影必须都看,所以连小孩也能唱上两段。
  三中全会后,每月有一至两场电影,而收音机里的节目也比较新颖,编排技术也比较好,劳动之余听听收音机,了解国家大事,学习新政策,已成为边陲职工最好的享受。到1983年,由于电视机的普及,那时平均每栋房有一台之多,晚间人们聚到一家去收看,因此使看电影的人数相对减少。到1985年平均每月上映三至四场电影,除集体观看外,已达不到满座了。
  看剧团演出为数不多,就是请到剧团,也只能在年节里演出几场,而费用之大,都由工会等单位承担。有表演杂技者,都是由基层工会组织观看,一年偶而有一两场演出罢了。
  职工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听录音。电视从1985年起,可收看到当日新闻,尤其电视剧,更加吸引人们收看。听录音主要是名歌唱家的歌。每年春秋之季场工会组织花卉、书法展览。节日工会组织游艺活动,击鼓传花、套圈、划鼻子或乒乓球、象棋、军棋及麻将、扑克等比赛活动。而平时以看报、看电影、看电视、下棋、打麻将、打扑克为消遣。退休老干部和职工,除以上几种玩法,一般的是领着孙子或外孙到市场或商店走走,其余时间种花、养花等。他们的晚年生活是快乐的。老干部离休有愿回原籍者,场里尽一切努力给予适当安置。
  建场廿九年,职工有廿二年过着低标准的生活。三中全会后收入明显增加,提高了购买力,改善了居住条件,物质生活有了一定基础,精神食粮也得到了一定满足。虽照内地还很不足,但对在这样艰苦创业中走过来的人得到如此之硕果,心里也总是甜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