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场养貉大有可为
二、农场养貉大有可为
计统科统计员 顾为民
貉,别名狸。系捕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的杂食性珍贵毛皮动物。1986年以来,饶河农场养貉业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养貉更成为职工家庭致富的好门路。
1986年初,全场有231户养貉,占总户数的7.3%。养貉总数544只,平均每户有2.3只。到9月底,养貉户发展到448户,比年初增加了1.9倍,共养貉1,513只,比年初增加了2.8倍,平均每户养3.4只,最多的达14只。职工家庭养貉,主要投资是购买种貉的资金和饲料费。我场购进的种貉价格平均每对为400元。根据抽样调查,喂养一对种貉一年需要的饲料:玉米面160斤,麦子140斤,豆饼60斤,动物性饲料80斤,酵母维生素2斤,蔬菜30斤,食盐1斤,骨粉6斤,总支出饲料费约116元。
如果一户养一对种貉,当作固定资产,—年需饲料费116元,育成幼貉四对,全部卖种,一对貉按400元计,可得l,600元,减去用于种、幼貉的饲料费232元,还可得利润1,368元;若卖皮,一张皮按100元计,可得800元,减去投入的饲料费464元,还可得利润336元。养1公2母,育成幼貉7对,若卖种,每年可得利润2,423元;若卖皮,每年可得利润617元。养1公3母,育成幼貉11对,若卖种,每年可得利润3,849元;若卖皮,每年可得利润1,011元。由此可见,养貉的经济效益是比较高的。我场职工家庭养貉户,由于年初养一对的比较多,所以年纯收入大多在1,000元左右,最多的一户出售12对,纯收入4000多元。实践证明,如果能掌握貉的生活特性,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貉的繁殖率,充分发挥饲料潜力,那么,纯收益还要高得多。反之不进行科学饲养管理,将会影响经济收益。养貉可以搞综合利用。养貉者除了可利用针毛、貉肉和脂肪外,还可将貉换毛时脱下的大量毛绒收集起来,加工制成高级防寒服装。另外,一只貉一年可积厩肥850斤左右,用貉粪做追肥,效果良好。养貉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收益,而且还能促进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我场职工家庭养貉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饲料供应不足。我场“七五”期间养貉数量将成倍增加,到1990年貉存栏将达到一万对,这样,养貉所需的各种饲料量也将成倍增加。这就要求适当调整农作物播种比例,保证饲料供应。
二是缺少资金。有的职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想养貉,但缺少资金,农场在经济上要给予资助。
三是养貉技术管理水平较低,近年来,养貉户越来越多,但没有掌握一定的饲养管理技术。从1986年我场母貉产仔情况来看,有25%的母貉产仔后绝产。一是死胎,多是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当所致;二是弱仔,多是妊娠期营养不良,产后无能力吮乳而死;三是饿死,多因母貉产后缺乳,貉仔吃不饱或吃不上而饿死;四是冻死,多因笼舍缺草或母貉不会护理仔貉而造成;五是咬死,多因母貉受惊而吃仔。因此,应对养貉户进行饲养管理和技术培训。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降低母貉产仔死亡率。
同时,农场应充实养貉站的力量,培养养貉专家,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使养貉站有条件,有能力为养貉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