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饶河农场的诞生

第一章 创建时期(1956~1963)

第一节 饶河农场的诞生


  
  一、1964年3月,由原八五九农场的富饶农场和二分场合并组建饶河农场。
  1955年3月,铁道兵八五○九部队从朝鲜回国,驻黑龙江省汤原县,修建北大营。1956年春,八五○九部队受命到虎头开垦建点的任务。于3月离汤原县。由孙培军、张鸣山率领1800余名官兵到虎头,只留下6名军官和80名战士在汤原建场。(今普阳农场)
  八五○九部队大部到虎头后,被编到铁道兵八五○农场八五○九独立分场。不久,为开垦荒原,成立了开荒大队。当时称“虎头大队”孙培军任大队长,张鸣山任政治委员,龚伯言任副大队长。
  到1956年8月,“虎头大队”仅开荒一百多亩,为此,铁道兵农垦局党委决定组织两个踏查小组,对虎头和饶河地区进行踏查。同年9月,虎头大队更名为八五○九农场,并于9月8日派出生产股技术员姜兴权、测量员王其超前往饶河地区踏查。
  虎头和饶河地区的踏查结果是:虎头地区低湿地多,障碍物多,地块分散,千亩以上的地块很少,不进行大的排水工程不能开荒,而饶河地区则相反,具有地势高、地面平、面积大、障碍物少等特点,大部分荒地烧荒后,不需要或稍加排水措施即可开荒。而且土地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地块随地可见,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据查(黑龙江省勘测局资料)虎头可垦地面积不过90万亩,而饶河地区可耕地为195万亩。
  八五○九农场根据上述踏查结果,经请示农垦局党委,于1956年10月进行思想和物资准备,11月8日从虎头迁往饶河县境内。1957年1月正式宣布在饶河建立八五九农场。
  二、饶河农场的建立
  1957年1月八五九农场成立后,由于荒原面积大,人手少,首先建立了三个分场。一分场建在和平屯,二分场建在胜利屯,三分场建在一棵树。总场场部设在东安镇下营,紧靠乌苏里江。
  1958年12月人民公社化高潮时期,奉命场社合并。八五九农场改称为饶河(八五九)人民公社。场部由东安镇迁至饶河镇。八五九农场三分场与饶河公社合并后,改序号为一分场,后易名为畜牧分场,1964年1月1日又易名为富饶农场。
  1958年3月,八五九农场决定,成立开荒四大队。同年3月27日,由开荒四大队大队长王喜林,带领吴风林(会计)、唐进尧(司务长)、李中正(基建技术员)、李洪海(医生)等四人,踏查西通地区,作开荒前准备。
  1958年12月,场社合并(即开荒四大队与饶河县西林子公社合并)成立二分场,1964年1月1日二分场易名为西通农场。
  1964年3月,富饶农场与西通农场合并为饶河农场,隶属东北农垦总局饶河农场分局领导。从此,饶河农场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