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整党整风

第六节 整党整风


   
  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布署,在建场初期的几年里,整风运动接连不断,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涉及面广的整风运动有三次。第一次是1958年,以整风、反右、拔白旗、打击严重消极怠工为重点,第二次是1959年11月至1960年上半年,以反对干部中的“三风”、“五气”、“四个主义”为主。第三次是1961年上半年,以反对干部的“五风”为主。三次整风虽然在内容上各有不同,但在执行政策上都严重存在“左”的倾向,使不少同志蒙受冤屈。
  一、整风反右
  根据牡丹江饶垦局的布署,农场的整风运动从1958年7月20日开始。8月20日八五九总场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了密山会议,局党委“关于整风反右、拔白旗、打击严重消极怠工分子及开展兴无灭资运动的指示”的精神,从此,整风运动进入高潮。在运动中,畜牧场和二分场不少干部和职工被抓右派,抓坏分子、拔白旗。如三分场二队哈军工转业军官吴梯云,因食堂开饭时未给职工准备蔬菜(连咸菜都没有),吴找队长提了意见,被扣上“闹事”的帽子,被打成右派,送往右派队劳动改造两年多,至1961年才被甄别,当他回队时,年轻的未婚妻因生活无着,已同别人结婚。开荒四大队(新兴洞)转业军官宋连友,因说了一句俏皮话“马架子像个王八窝”而被打成右派送往右派队。三分场二队铁道兵战士焦振友因身体单薄,又常有病,干活不如别人工效高,被认为是“消极怠工”,被“拔白旗”工资由农工四级(47.30元)降为农工一级(32.00元),由于他身体不好,“拔白旗”后干活工效仍不如别人,又被扣上“态度不好,对运动有抵触”的帽子,第二次“拔白旗”,工资由每月32元降到每月只发给6元钱的伙食费。如此种种,队队皆有。三分场三队150余名转业官兵,被打成右派的16人,被拔白旗的44人,共计60人,占全队职工总数的40%。
  二、整风学习
  1959年11月至1960年3月,八五九农场进行了五个月的整风学习运动。运动从传达贯彻党中央的第八届八中全会和省委十二次扩大会议精神开始,提出了这次整风学习的目的是: 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增强团结,改进工作”,以整顿“三风”(即官僚主义风、宗派主义风、主观主义风)“五气”(即官气、暮气、阔气、骄气、娇气)“四个主义”(即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平均主义,资本主义)的内容。重点是分场副场长和总场科以上的领导干部、生产队和分场其他领导干部列为一般对象。职工只进行正面教育,不开展整风学习。
  1957年11月l7日,一分场对全分场生产队和机关的27名所谓个人主义严重,工作疲沓和消极松动的干部进行了摸底排队划类。12月23日至月末一分场召开全委会议题贯彻了总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检查分场党委的核心领导问题,先学习文件后检查场评。1960年1月分场又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集中生产队主要领导干部对认为有问,的干部进行了帮助和批判。为了消灭运动的死角,分场级领导干部还集中一半去总批学习。
  三、整党整风
  根据上级和八五九农场指示,1961年1月至6月,畜牧场和二分场开展子以反对干部“五风”(即共产风、浮夸风、特殊风、主观主义风、命令主义风)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水平、转变作风、加强管理,贯彻落实“三包一奖”激发群众情绪为目的的整风运动。方法是大鸣大放,分场派出工作组下生产队,一分场排出三类干部14名、四类干部8名、五类干部1名。并对“三类”以上人员丁济兰、杨印廷、夏尚志、张永聚、欧连智、吴道普进行了批判,对二队会计童床生、九队会计谭永聚进行了批判处理。通过整风后撤掉(撤职) “四类”以上干部3名,二分场拔掉2名,畜牧场(即一分场)被划为三类分场。
  1958年至1962年,八五九农场畜牧场有201名干部职工受到各种批判和处分(“拔白旗”、“割肉”不计在内)占全分场干部职工总数的11%(据八五九农场畜牧分场1962年甄别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