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节 七年简结

第十节 七年简结


   
  饶河农场前身(八五九农场畜牧场和二分场),畜牧场从1957年组织开荒生产,二分场从1959年组织开荒生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曲折发展历程,使耕地面积达到了55561亩。但由于这一时期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生产建设上以“大跃进”的瞎指挥和浮夸盛行为特点,加之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了整个农场的经济亏损(八五九总场七年累计亏损2301万元)。
  一、政治运动频繁
  1958年6月,全国性的反右斗争结束了,7月,牡丹江农垦局(未经中央、省委批准)又掀起了第二次“反右”浪潮, 8月就召开了各农场书记会议布置反右斗争。并把定性批准权限下放到分场,甚至生产队支部也可任意批判干部、职工。致使一批干部、职工被打成“右派”、“坏分子”、“拔白旗”,而被管制劳动,直到1962年才先后甄别。大大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从1958年8月到1960年6月,先后开展了“整风反右拔白旗”、“整党”、“肃反”、“反右倾”、“三反”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由于政治运动频临,干部、职工谁都难以预料什么时候挨整、挨批,从而形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二、关于“五边”建场方针
  1958年农垦部提出“五边”(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建场方针在农场产生的效果是:第一,很快安置了大批转业官兵和支边青年;第二,解决了农场职工的基本生活条件,较快的在荒原站住了脚跟;第三,在国家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建立了农场,开垦了大面积的荒地,收到了艰苦创业的效果。但是,“五边”方针的侧重点是发展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周密详细的勘测规划,在客观上产生欲速不达的结果。第一,畜牧场和二分场七年累计开荒151600亩,而到1964年3月饶河农场成立仅有耕地面积55561亩,撂荒面积96039亩,占开荒总面积的63.4%,从而加大了建设成本的投资;第二,由于过分的强调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建设质量和职工生活,造成职工基本生活上的困难,影响了职工建设北大荒的热情。建场七年,畜牧场和二分场两个分场没修一条沙石路,致使物资运输和交通极为困难。到1963年末职工仍住着建场初期盖的土垛房和马架子;第三,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农田基本建设,很难抗御自然灾害的袭击。这是种植业不高不稳的主要原因;第四,由于盲目发展,而又随时废弃,致使农场规模长期不能定型,影响了经营水平的提高。
  三、统收统支
  建场初期的七年,农场的财务管理一直执行统收统支,农场所需资金,物资由国家统一供应,亏损由国家核销。这样农场在财务管理上吃国家的“大锅饭”,经营年年亏损,职工月月照发工资。职工也吃了企业的“大锅饭”,农场在统收统支的“保护下”,造成生产不计成本,工作不讲效益,管理不讲科学,损失浪费惊人。统收统支对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起着阻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