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1966年,正当农场建设顺利发展的时候,一场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波及农场。这场运动延续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农场建设也受到严重破坏。
  饶河农场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大体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造反夺权开始到革命委员会解散;第二阶段从组织廿二团到全国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本节记述第一阶段运动情况,第二阶段运动情况,在简史第三章(甘二团时期)记载。
  一、运动初期
  饶河农场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是在党委领导下进行的,1966年夏,农场机关和生产队干部职工主要是学习上级文件、报纸、开大批判会,批判“三家村”(邓拓、吴含、廖沫沙)和“四家店”(孙家琪、杨国华、周维芳、罗庆明),庆祝“最新最高指示”的发表和游行等。1966年秋,农场各单位都成立“红色革命组织”,农场机关每人都发了袖标,名为“赤卫队”。1966年6月,饶河农场正式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组长由饶河分局饶河团政治处主任王方培担任,组员有周传芳(场长)、李松波(政治处主任)、张德学(兵团一营教导员)、刘玉健(工会主席)负责领导运动和指挥生产。农场各生产队也相继成立“化革命”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各队的运动。1966年9月1日,又在农场“文革”小组领导下成立机关“文革”小组,专门领导机关的学习和领导“赤卫队”。组长由原农场检委副书记陈鹏担任,副组长由李松波(政治处主任)担任。
  1966年11月,农场机关又选举产生了(没有领导参加的)新的“文革”领导小组。组长纪立阶,副组长齐永增。
  二、造反组织成立
  1966年10月开始,在各种报刊的宣传和内地“文化大革命”形势的影响下,饶河农场机关和生产队,相继成立了各种造反组织几十个。如农场机关成立了“农垦尖兵造反团”、“红色工人造反团”、“太阳升造反团”、“逐浪高造反团”、“普通一兵造反团”等。这些“造反团”由群众自发组织、自愿参加和退出,自成体系,各自为政,他们写大字报,印传单,纠斗所谓“走资派”、干部和“牛、鬼、蛇、神”,这些造反组织随着运动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直到1967年8月农场和生产队“革命委员会”成立之后,这些造反组织才相继解散。
  三、造反夺权
  1967年3月15日,饶河农场造反组织学习了外地的经验,以“东总”的模式向农场进行了夺权,产生了临时的权力机构——“接管委员会”。
  “接管委员会”由全场造反组织选举产生了夺权的方式,是将农场各科室的印章收集在一起,由原场长周传芳双手捧着,面向群众交给“接管委员会”,标志由群众接管农场的领导大权。原领导不再行使自己的职权, “接管委员会”主任由王方培担任(分局、兵团饶河团政治处主任)、宋国臣(农场党委副书记)、委员阎永图(场机务技术员,已故)、张忠贤(修配厂工人)、单少成(一队工人)、刘三虎(三队工人),王世艮(兵团一连战士)、陈立太(西通派出所所长,已故)、郑荣(五队工人)等组成(周传芳被聘任为顾问,继续抓生产)。这就算是由工人、革命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生产队也上行下效,相继夺权成立“接管委员会”。
  在造反夺权时期,整个农场呈现一片混乱局面,从农场到生产队各级领导干部先后被“打倒”,天天遭批判斗争,并扣以“判徒”、“特务”、“走资派”和“反动技术权威”等罪名,对被“打倒”的干部戴高帽子游街,挂黑牌子、打骂、关押等人身迫害。原农场场长周传芳、政治处主任李松波、工会主席刘玉健等多次被全场各单位的造反派轮番批斗。
  这次运动农场领导干部几乎无一幸免。场级领导干部被“打倒”和批判的8人,生产队级领导干部10人,24名一般干部受到审查和批判。同时还把参加革命多年的出身于非贫下中农的和有历史问题的人均视为“阶级敌人”,进行批斗和关押。并把农场70名干部、职工强行迁往内地(红旗岭农场和八五三农场),30多名干部送进“五七”干校。这些蒙受冤屈的人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以平反纠正。
  在此期间,饶河农场机关和饶河分局机关造反组织,对饶河县造反派批判张国芳(原八五九总场书记兼饶河县县委书记)有不同看法,(打倒和不打倒,是“走资派”和不是“走资派”产生了争议),双方都认为自己是真理,坚持不让,以致从大字报辩论发展到互相漫骂,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人格,眼看“武斗”将有一触即发之势,农垦造反组织为顾全大局,保证边境县安宁起见采取了主动退让,解散了“农垦尖兵造反团”,避免了一场武斗。
  四、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7年8月,饶河农场“红色工人造反团”在饶河县武装部和饶河县地方造反派的支持下,与“太阳升造反团”、“逐浪高造反团”和“普通一兵造反团”成立造反派联合总部。9月,经农场武装部的集体组织,饶河农场推翻了原“接管委员会”,成立了农场“革命委员会”(主任宋国臣,副主任刘国富(农场武装部长)、郑志开)。从此,农场的党、政、财、文一切权力归“革命委员会”。
  1968年9月,在“反右倾”,抓漏网“走资派”浪潮下,原农场“革命委员会”主任宋国臣被“打倒”,由饶河县“革委会”派来的造反派头头张庆清(八五九农场银行代办员)任饶河农场“革委会”主任。到1969年3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廿二团成立,饶河农场“革命委员会”才正式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