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改造“旧农场”

第二节 改造“旧农场”


   
  兵团成立后,在统一布署下对原农场进行“改造”。《兵团战士报》出现“旧农场”字样。对原农场称之为“旧农场”,对原党委称之为“旧党委”。认为原农场长期以来执行和推行了一条。 “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农场各级领导权掌握在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手中, “干着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恶勾当”(摘自兵团战士报)。凡农场过去实行的制度、体制和工资形式都一律废除。对原农场干部以“执行修正主义办场路线”、“走资本主义道路”为理由,连同所谓的家庭出身不好、有政治历史问题的人和“保守派”等等,在极左路线指示下,都进行批斗、排斥、下放劳动,将原饶河分局、农场机关干部集中起来,建立新点——成立“五七”干校。
  1969年2月5日,兵团召开生产财务大会,提出“把旧农场这一套反革命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和规章制度彻底砸烂(摘自总局农垦大事记),将农场过去经过艰苦努力已经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全部取消”。1、取消月薪日记制;2、取消包、定、奖制度;3、取消房前屋后园田地;4、取消畜、禽养殖(养猪即养“修正主义”);5、不准职工采集山产品出售。凡过去农场执行的制度、政策、规定一律视为修正主义的东西,归结为旧农场的产物,一律进行批判,并予以废除。完全以军队管理办法对农场进行管理。
  兵团成立后对农业生产指挥全部实行军事化,定某时播种、某时收割,兵团、师、团统一命令,限期完成,不管天时条件、地域限制和作物成熟中先后,使农业生产遭到不应有的损失。1969年小麦收割、兵团、师均发布命令,在八月一日前全部收割完毕。饶河地区属兵团北部地区,气候比南部要晚转暖十天左右,小麦尚未完全成熟,也必须收割,技术人员和基层领导提出不同意见,即认为“右倾”,“不执行命令”,“有问题”。轻则批斗,重则撤职审查。
  在“文革”时期,兵团的政治工作由于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事无巨细均认为是“阶级斗争新动向”、“敌我矛盾”,使原农场干部人人自危(原农场干部除进“五七”干校外,大都被撤职去农业生产连队)。“运动”接二连三,批陈、批林、批刘、批邓、批孔……没完没了,强调天天读“雷打不动”,称为“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