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经营概况
第七节 经营概况
农场恢复后建立了各项必须的规章制度,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水平逐年提高。1977年粮豆总产4,075.3万斤;1978年粮豆总产4,949.2万斤,1979年粮豆总产5,966.5万斤;1980年粮豆总产6,813.6万斤;1981年农场遭受建场以来最大的涝灾,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粮豆总产仅2608.6万斤,农业生产亏损487万元。
1982年,农场实行了联产计酬、专业承包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职工抗灾自救的信心,当年生产粮豆4,334.6万斤,1983年进一步完善了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狠抓了高产措施和种、管、收三个环节,粮豆总产提高到8,422.1万斤,农业经营盈利927.3万元,粮豆亩产、人均利润、百元成本利润、人均生产粮豆、人均产值、百元基金利润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历史。
1984年,由于又遭受了涝灾,二十、十七、廿五、廿四、廿一等一些低洼生产队受灾严重,粮豆总产下降到5,554万斤,1985年粮豆总产5,998.3万斤。
1977~1985年,这一时期除农业生产发展较快以外,农场的林业、牧业、副业、工业也都有相应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以来,出现了比较好的势头:第一,由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农业生产人员的部分分离,促进了农场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职工家庭农场的兴办,促进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水稻、经济作物开始发展。第三,工、副业发展较为迅速。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全场1983年工、副业经营盈利10.9万元。1984年盈利34.8万元。1985年盈利64.5万元。第四,林业实行承包后,也由亏损转为盈利。第五,畜牧业1982年实行承包以来也大大降低了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