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记:伊彻满语的考实
附记:伊彻满语的考实
附记:伊彻满语的考实
附记:伊彻满语的考实
本场之域,历为满族所辖。交通不便,对外长期隔绝,在生活习性、语音及方言土语各有差异。清代以兴凯湖以北,乌苏里江流域直至东海之滨一带称伊彻满语。“伊彻”为“新”,即新满洲。1860年(清咸丰十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江东岸为沙俄侵占,其地名已演化成俄语。江西之地名,有的变成汉名,有的转韵变音,尚有伊彻满语地名之保留,但操其语者甚少,对其地名来历,以讹传讹,含混不清。现将场内伊彻满语地名注释如下:
乌苏里江:乌苏里是伊彻满语的转音。《金史》称“阿里门河”或“阿里门忒水”(《中国地图册》)。阿里门与奥立米同音,为马驹之意。元朝演变为“乌图里河”,又作鄂多里江。明代又演变为“阿速江”,又作亦速里河。至清代转称乌苏里江。乌苏里伊彻满语为“下游”之意。
挠力河:系伊彻满语“诺罗”的转音,“诺罗”或“挠力”乃“流汤不尽”之意。
完达山:伊彻满语正音为“完嘟噜”,意为梯子。汉语又写作万达(《吉林通志》)
那丹哈达拉岭:那丹,满语为数之七,哈达拉意马嚼头。
挠力葛山(现称饶力葛山):音与努而干同,“图画”之意。形容该山美如画。
佛匪:意为“铡刀床子”。西通原名。
霍伦霍:意“栏”、“笼子”或“木圈”之意。位于饶河县三人班公社平原村之北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