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序言序言 双鸭山农场地处东北三江平原黑土带上美丽富饶的完达山北麓,地跨宝清县、集贤县、友谊县、双鸭山市三县一市边域,全境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集贤县公营农场基础上,以老垦荒人,复转官兵及他们的后代为主体的几代农场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发扬“艰苦奋斗,求实进取,群策群力,兴场富民”的企业精神,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建设家园。使农场成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结合,公检法司、教科文卫俱全的国有现代化农场。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场人民认真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力兴办家庭农场,不断总结经验,使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农场从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轨道,使农场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第一部《双鸭山农场志》(1947~1987)已于1990年 8月正式出版,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农场40年发展里程和取得业绩。现已定稿付梓的《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是上部志书的续志,重点记述农场在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所取得的经验及主要成就。全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双鸭山农场断限内自然和社会诸方面的发展面貌,达到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以达到“存史、资治、教化”之目的。
《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从收集资料到成书,工程浩瀚,人员变动频繁,任务艰巨。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总局和分局史志领导都给予了热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农场机关各科室,企事业单位及驻场单位积极配合,通力协作;编纂人员刻苦学习,知难而进,勤奋耕耘,秉笔直书,为场志作出贡献。借《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出版之机,谨向参加场志编纂工作的同志和对场志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各方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
知之深,受之初。愿我们更加热爱双鸭山农场,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加倍工作、开拓前进!为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全面推进和谐农场和新农村建设而奋斗!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