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凡例

凡例

凡例

凡例



  一、《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载双鸭山农场断限内自然和社会诸方面的发展面貌,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上限起于1988年,下限为2000年。为保持所记内容完整性,有的章节内容后延一年。为丰富地域文化以利教育后人,有的内容则不受断限限制。如附录中的专文、地名考、农场之最等,这些跨限收录不仅增加资料性,也体现地方志的特点。
  三、记述范围包括农场所属各单位,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省、农垦、市驻场机构。企业归类于相关章节之中,全志共设:自然地理 建置、体制改革、经济、经济管理、政治、科教文卫、社会、人物8编,49章220节。还设置了概述、大事记、附录和限外辑要。
  四、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 7种体裁。篇目设置从实际出发,以适于反映场情,符合志书体例要求为原则,设编、章、节、目。以志为主,表录随文,文字叙述语体文记述体。
  五、概述综述场情总摄全书。大事记以时为序,勾勒历史脉络,以编年体为主,辅以记事本末体。专志以事物性质立篇,不受现行职能部门业务范围的约束,坚持以事物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附录主要辑录无章可归,又弃之可惜的对相关章节有佐证作用的资料和艺文等。重笔介绍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农场领导、知名人士等,以此展示农场人的风采。特别是在艺文中收录大量知青文章,以记载知青在农场生活、 工作往事和离开北大荒重返故里感人情怀。
  六、续志设限外辑要是根据农场实际,征得省志办和总局志办同意,2001年以后正是农场全面发展变化大好时期,特别是温室大棚,红白豆订单农业,生猪、肉牛规模养殖,成功招商引资和场部小城镇建设都取得快速发展和极大成绩,有的不仅是农场的亮点也是总局对外展示窗口,为全方位即时反映农场前进的脚步特设本辑要。
  七、专志设体制改革编,记述农场13年中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事实揭示农场体制改革的成败得失,并作为主旋律贯穿于各编。
  八、续志在建置章中第一次介绍农场各生产队、林场的发展概况。经济编是续志重点内容之一, 根据农场特点,着重记述农业、农机、畜牧、林业、 水利和劳资等各专业志,并增加“温室大棚蔬菜”、“水田开发”等节,突出体现了农场以农业为基础的种植结构调整的时代特征。
  九、入志人物设传,简介、表和录 4个层次,人物传记依照史家“生不立传”的通例进行遴选,简介和表录收入分局以上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和政工职称人员。
  十、数据以农场计划科的年度统计数字为准。未列入农场统计范围的,均来自有关单位现有文书及会计档案,个别反映人民生活情况的数据为调查所得。
  十一、统计表中的全场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均以2000年,现价折算,统计数据凡能进到上一级单位的一律进到上级单位,小数点以下统一保留一位数字。
  十二、计量单位一般用汉字,除耕地面积以公顷、亩为单位外,长度、重量、体积单位一律用公制,以人民币为货币计算的一般以元、万元为单位。
  十三、机构名称,一般使用现称谓,但对红兴隆分局的称谓在记叙时则以更名时间为准。1997年1月1日以前称“红兴隆管理局或“简称管局”,以后称红兴隆分局或“分局”。
  十四、续志所用重大历史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农场档案室和各主管业务部门档案,有少部分属口碑资料和个人保存文字资料,凡收集的历史资料被志书录用的,均按章节汇编入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