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森林抚育

第四节 森林抚育



                第四节 森林抚育
  农场地处浅山区,土壤比较干旱瘠薄,现有森林为柞林群落,1988~2000年森林经营始终贯彻以“营林”为主,采造结合,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方针,重点把培育和发展森林放在首位,坚持以抚育为主的原则,开始抚育次生自然林,造好采伐区过迹后人工更新,大力开发荒山,荒沟造林,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对部分疏林地进行先农后林、人工林地开始间伐等。13年间累计抚采面积84 304万亩,出材量43 668立方米,其中抚育55 598亩,出材量23 820立方米,采伐蓄积总计92 880立方米。
  一、森林抚育方式 方法
  1、生林抚育
  主要适用条件好,有培养前途的中幼龄林,通过抚育、间伐,清除过密林木,保留生长健壮的树种,达到健康生长目的。方法:抚育间伐起始时间,宜早不宜晚,间伐间隔期宜短不宜长,严格遵循抚育间伐原则,达到树种明显、合理,林内清堂、整齐、不出天窗。
  2、择伐改造
  适用于复层异龄混交林,经营类型上适用择伐改造型,在目的幼树不足的林地进行机械开沟或人工挖穴整地,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保留原幼树的办法改造原有林地。
  3、皆伐更新
  对于一部分成过熟柞树林,大部分柞树已经空心或枯梢,濒烂枯死边缘,林冠下又无培育的幼树,林地卫生不良,是病虫害繁衍地。经营上采取皆伐更新,即小面积皆伐,一般不大于150亩,伐后全部清理干净,进行人工更新。
  4、带壮改造
  适用于采伐萌生的柞矮林或柞桦林等低产树,一般采伐30~50米保留 5~10米,伐后清理干净,而后在采伐带进行人工造林,形成天然与人工带状混交林,注意保留带透光抚育。
  5、人工林间伐
  农场松岭、西瓮林场有部分50年代初栽种落叶松、樟子松,已经成林。按计划,经调查设计,上级批复后,按要求进行成林更新。对人工幼林抚育本着适树良法、低茬割灌、上下透光幼树不伤,不倒伏原则,分层进行。对退耕地、草塘等宜林地采取隔行去行,隔株去株方法。
               抚育采伐作业情况统计表
                 (1988~2000年)
  表3—15                           单位:亩 立方米



  二、森林采伐管理
  农场根据上报给主管业务部门采伐限额指标进行设计,凭总局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按审批后设计文件,组织林场采伐生产。1988~1996年森林采伐任务主要由专业林场组织承包采伐。林业科、林场领导和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指导、监督、安全等工作。产品由林业公司组织统一销售。1996年后采伐任务主要由个人承包区内按上级批复和具体抚育要求进抚育,产品自行处理,林业科负责全程质量监查、验收,全面应抚育林面积已达2次。
  三、森林调查与规划
  1、全场第二次森林调查
  1979年农场组建森调队有成员7人,对全场森林资源进行第一次调查。1990年4月全场开始第二次森林调查,以三个专业林场为中心划分三个施业区,各施业区自然区划林班。在万分之一地图上依自然地貌、地物及林分类型和小班划分的原则划小班。采用了总体抽样控制常规标准地方法,随机抽样布设35块测树样地。调查结果全场林业用地面积14 475.1公顷,其中有林地10 952.1公顷,全场森林覆盖率为32%,森林总蓄积量607 739立方米。各项指标均达总局标准,写出调查报告,建立森林资源统计合账。
  2、全场第三次森林调查
  1999年开展了全场第三次调查。此次二类调查主要依据1999年《垦区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则》,采取统一抽样,总体控制,造反常规样地的方法进行。内业结合1997年土地测绘航空像片区划好林班,然后将每个林班、小班落实到现地,在现地伐开各种界线,埋设好各种标桩,布置固定样地55块,随机分段抽取临时样地83块进行小班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数据,全场林业用地面积10 441公顷,其中森林面积8 674公顷,森林蓄积量567 829立方米,全场森林覆盖率26.7%。林木组成为7柞1落1杨1椴。这次调查数据准确达到精度要求。
               国有各类林木蓄积量表
                   (1999年)
  表3—16                             单位:立方米


  
  四、林地面积 蓄积变化与原因
  1、林地面积
                 林地面积统计表
                   (2000年)
  表3—17                              单位:公顷



  
  2、各类蓄积量的变化
               各类蓄积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表3—18                             单位:立方米



  
  变化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执行低产林改造,致使阔叶林面积递减,预备造林面积增加。
  五、森林档案的管理
  农场森林档案建立于1986年,应用1982~1985年森林普查资料,填写森林档案、林班卡、资料统计小班卡、资源统计台账、收集林相图、人工林资源分布图、土地类型分布图等资料,档案由森调队负责,设有专职档案员。1996年林业科建档案室,由于改革专职变为兼职,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二次森林调查基础上,收集二类调查、三类设计、对各种数据、图表进行更新。1998年 6月配备了计算机,从此森林档案管理走上正规化和现代化,为编制森林统计年限、森林经营、采伐设计方案、防火、防治病虫等提供准确资料依据。2000年有档案50册30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