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产 生活用粮
第四节 生产 生活用粮
第四节 生产 生活用粮
一、种子购销
1988~2000年农场种子管理和购销,是根据农场农业科编制留种计划,由种子公司进行引进,试验,繁殖,加工统一供种和管理,粮食部门只是按品种、数量汇总当年粮食报表。1996年前外销量不大,粮食流通放开后逐渐加大外销力度,到2000年末,年均外销种子达 300多吨。
二、工业用粮
1993年前农场工业用粮由粮食科根据加工量统一组织工业用粮,主要粮食有小麦、大豆、玉米,储备加工粮食总数在万吨左右,收购价格参考国家粮豆质价执行,通过加工增值,农场向粮油加工厂核定收取利润。
1993~1995年农场工业用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农场收取的农业单位利费税粮。交给工业企业加工,质价由农场决定,加工企业只能挣个加工费。二是加工企业为了生存,弥补加工原粮不足,根据市场情况自筹资金,组织人力、物力到农户直接收购,质价、数量由工业企业自行决定,自主经营。
三、粮油供应
1988~1993年农场严格执行国家统购统销政策,实行计划管理体制。农场职工、家属成品粮油定量,执行国家和总局工种定量标准。统一由粮贸科调拨、供应。粮贸科设置计划审批员、调拨员,负责口粮审批,报表、粮票管理发放及粮油关系签证业务。生产队由专职司务长负责每月按单位实际人口到粮食科审批,场部地区设两个粮店负责场直各单位职工家属口粮供应。
粮油加工厂进原粮价格是国家统购价,成品粮油是统销价执行,出现粮油倒挂由农场给加工企业一定补贴,副产品由粮食科调拨,用于农场畜牧业发展生产。1993年全国粮食市场相继放开,农场停止粮食计划供应,国营粮店作为过渡议价粮店维持一段时间后改作其他项目经营,原有粮食工作人员相继转岗、改行,30多年粮油供应体系完成历史使命。
随后农场出现2家个体面粉加工厂,4家小油坊开始生产,添补国营加工企业停产的空白,场部地区出现4~5家个体粮店,居民买粮自由选择,送粮上门,价格随行就市,粮食品种齐全,外省面粉相继打入农场市场。
四、饲料用粮
1993年以前,农场畜牧业发展的饲料用粮,由粮贸科依据畜牧科报年度畜禽存栏数,统一调拨,牛、猪场拨给专门饲料地。其他豆饼、麦糠、土粮由粮贸科调拨,价格按上级规定统一执行。结算方法,由养殖户或单位和厂家结算。1993年后,由于粮食市场放开经营,农场饲料用粮取销了计划供应,单位、个人畜牧养殖户自购,自留,价格随行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