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通信建设

第二节 通信建设



                 第二节 通信建设
  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事业也在逐步的发展壮大起来。1988年增加机型B—3EDL—2D型载波机,农场至红兴隆管局方向开通三路载波。1989年购置ZS609—1型,6月份投入使用。1991年3月筹资4.5万元,购进EE43—13F型在路明线载波终端机。6月份购进一台J106型台架合一人工长途交换机,价格为 8万元。10月份正式开通农场至双鸭山市的长途电话。1992年场煤炭公司一台50门交换机划归通信站管理,出资 1万元对该设备和场部到煤碳公司线路进行维修,提高了通话质量。1993年农场出资17万元,开始与双鸭山市邮政局合资共建通信楼,整座楼为3层,总面积为750平方米,其中通信科为450平方米。6月份,筹集资金 5万元,对场部地区进行电缆改造,使出局容量达到 750线,为下步增容装机打下基础。1994年12月,投资4万元,购进了EED37型超 12路明线载波终端机,使农场至红兴隆管局方面由原来的3路变为12路,解决了同垦区通路拥挤问题,改善了通话质量。
  1995年9月,通信楼落成使用,农场投资40万元,购进DES—3型程交换机和DE48/30型交换机专用电源和其他附属设备,淘汰了多年来的3台人工供电交换机。1996年春,筹资6万元购置了HPS—30/60型模拟程控小交换机,安装在九队分机使用。撤消七队分机点的50门人工供电交换机。9月份投资3万元对十五队线路进行整修,恢复了通话。12月份投资 7万元购进HPS—112数字交换机, 更新九队分机的交换机,使装机容量增加一倍,通话质量有很大提高。1997年4月,通信科筹资 7.8万元购进了DES—3程控交换机配套的远端模块,对煤炭公司的通信设备进行了更新。这样全场的通信设备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5月又筹资7.9万元购进DES—3交换机扩容240线。9月筹资15万元,对场部地区、五队、六队进行电缆扩容,使出局容量达到1100线。1998年4月又投资5.7万元,对DES—3交换机扩容80线,使交换机出局容量达到720线。
  1998年 6月,农场通信网络进行全面改造。成立网络改造工程指挥部,张晶华副场长任总指挥通信科长王化才,党支部书记黄国友任副总指挥。此项工程集通信和有线电视于一体,总投资为388万元,组成18人的工程施工队伍,于6月15日全面开工。场部通信中心交换机更换成SP—30BM数字程控数字交换机,九队分机更换成DES—3型交换机,担负七队、八队、九队、十队、十二队、煤矿5个SP—30BM交换机配套RM远端模块。重新装修场部和九队机房,新建5个机房。场部和九队交换机配置高性能的智能电源。购置JPX43Ⅱ型3 000线配线架,改造22.5公里杆路,新架8米木杆400根,打拉线135条,架设光缆318芯公里,市话电缆38.1公里,使全场杆路由82.9公里达到92公里。结束了铁线传输历史,实现队队通电话,达到传输光纤化,程控数字化,农场通信事业走在总局的前列。1999年9月,通信科投资 30万元,对场部地区进行市话三期改造工程,对五队、六队、实验站进行了电缆扩容,使场直地区电缆容量达 2 300线,为农场的生产建设提供了通信保障,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加大装机力度,满足用户需求,2000年8月通信科投资 29万元,对全场部分生产队的市话电缆进行加挂,在一队、二队、八队、九队、十三队、实验站、松岭林场、架设市话电缆2.5万米,满足了这些用户的需要。
  在通信网络在建设上,在没有进行农场通讯网络改造之前,没有大的变化,那时只是铁线传输,场部设人工交换机,一个生产队只有一部电话,九队有一个分机点,煤矿有一个分机点。网络建设是在1998~2000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交换机数字程控化、传输光纤化,全场出局达到3 200线。
                农场交换网络示意图
                   (2000年)



                农场传输网络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