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战略方针
  农场经济发展战略是在国家、垦区经济发展指导方针的指引下,根据场情形成的。1988~2000年,主要依据国家五年计划为时段,分划三个阶段确定各个时期的指导方针。
  1、“七五”计划指导方针
  农场在“七五”计划期间主要以中共中央1986年1号文件、8号文件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对农垦总局“稳定、完善、提高”六字方针,深入改革,认真办好家庭农场,建立、健全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经营管理体制。提出深入改革,理顺政策,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发挥农场优势,以农业为基础,狠抓农田基本建设,以科技兴农为突破口,保证粮食稳定增长,通过挖潜改造等措施,提高工副业生产能力,构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2、“八五”计划指导方针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发展“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化种植结构)农业。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推进土地租赁经营,坚持“两自理”和“四到户”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 以两增两减(企业增收,职工增收,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为重点,努力构建农场经济优势,加快 “三个园区”、“二个基地”建设 (质量效益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业园区,绿色蔬菜园区,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城镇居民副食供应基地),推进经济和社会进步方针。
  二、发展目标及完成情况
  1986~1990年,农场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期末实现社会总产值20 0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 000万元,工业总产值8 000万元,粮豆总产10万吨,全场盈利 400万元,人均纯收入800元。经过5年努力,各项指标比计划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社会总产值2 481.9万元,增长24.5%;粮豆总产14.8万吨,增长48.5%;人均纯收入826元,增长3.2%。
  1991~1995年,农场根据“七五”计划完成情况,制定了“八五”计划,主要经济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产值40 000万元,工农业总值30 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 500元,粮豆总产 15万吨。期末,农场实际完成社会总产值30 02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 27 997万元,人均纯收入1 271元,粮豆总产9.67万吨。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未完成计划,主要是1991年和1993年连续遭受历史最大洪水灾害所造成的。
  1996~2000年,农场根据实际实况和上级“九五”计划,制定了1996~2000年经济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是实现社会总产值60 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5 000万元,粮豆总产22万吨,人均纯收入2 500元。经5年奋斗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期末实现社会总产值61 81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9 988万元,人均纯收入2 607元,粮豆总产24.9万吨。
  1988~2000年,农场社会总产值除受严重自然灾害呈递增上升势头,1996年农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到2000年末农场社会总产值比1986年增加1.5倍。第一章计划 统计
             农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2000年)
  表4—1



                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
                 (1988~2000年)
  表4—2                               单位:万元



                 社会总产值统计表
                 (1988~2000年)
  表4—3                               单位:万元


  
              人均纯收入与劳均纯收入统计表
                 (1988~2000年)
  表4—4                               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