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审计

第六节 审计



                 第六节 审  计
  农场审计科于1986年 9月正式成立。1987年以来审计科依据审计工作法纪、法规,围绕农场经济发展,生产经营重点、难点、热点、认真开展审计工作,为农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企业管理方面充分发挥监督和保障作用。到2000年已开展6个项目,373个单位的审计,累计审计金额41.5亿元,查出有问题资金2 098万元,收缴各种违纪资金182万元,处理处罚152人次,移交纪委12人,移交司法机关1人。
  审计科1999~2000年连续2年被总局评为审计系统先进集体,有4人次评为总局审计系统先进个人。
  一、审计制度
  1987年农场根据对工副业单位实行开放经营、目标管理,制定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和指标完成情况审计制度,对事业拨款单位制定了财务收支定期报送审计制度,还制定了对执法收费单位实施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审计制度。1993年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内容的增加,制定了厂、队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1994年为了加大审计处理力度,减少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有始有终,建立了审计审理制度和跟踪回审制度。随着农垦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改革的不断深化,1995年制定了土地出租审计制度,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制度。1997年从规范审计行为,加强审计执法监督的管理和审计人员勤政廉方面,制定了审计人员业绩档案管理制度和审计现场工作双向监督制度,扩展到对项收费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
  二、财务收支审计
  1987年开展审计监督工作以来,审计科就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当年对职工医院和场直中学进行了定期报送审计。1988年扩大了财务收支审计范围,在坚持对医院、职业高中和场直中学开展的定期报送审计的同时,对一队、十一队、十三队、林业一队、造纸厂、公安分局、工商局、交通科、煤矿等 9个单位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内容也由原来的只对各项经费开支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扩展到对各项收费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扩展到对各项收费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
  1989~1992年把财务收支审计列为常规审计,目的是通过财务收支审计理顺被审单位完备核算手续,强化财务管理,杜绝或减少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对事业拨款单位的医院,场直三校实行定期报送审计,对盈亏幅度变化较大管理不善的单位也列为财务收支审计项目。
  1993~1995年实施财务收支审计是本着转变观念,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促进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场经济保驾护航开展的。在实施财务收支审计时,除坚持对事业拨款单位的场直三校和医院进行审计外,开展了驻外机构和基层生产队及工副业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通过审计监督帮助企业理顺管理上和核算上存在的问题和健全约束机制。1994年在对一队的审计中查出多报销不合格支出和乱摊成本费用10.8万元,查出无票据报销,无报销人和领导签字等不合规开支 4.9万元。1995年在对场驻外机构双鸭山市办事处的审计中,查出多报出差天数,骗取补助以及用黑市车票报销车费,假发票据报销等问题。审计后,根据被审单位存在问题,对责任人分别给予了处理处罚,对违纪违规严重的责任人移交纪委处理。针对被审单位核算手续不完备,内控制度不健全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1997~2000年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围绕堵塞漏洞,促进企业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真正体现审计的监督与服务的双重职能作用开展的。1997年审计 4户,分别为三队、七队、机关、环卫站。1998年实施审计 4户,分别为公安分局、法庭、中学、小学,通过审计理顺了公安分局、法庭保留账外资金,截留应上交收入的问题。1999年审计 3户,为中学、小学和职工医院,通过审计发现这些拨款单位基本上都能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使用资金,但是由于农场在制定拨款计划时,对各单位创收情况掌握不够,存在经费拨付有余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审计后向农场提出了重新核定经费的意见,得到了农场的采纳。2000年审计 6户,分别为公安分局、法庭、检察室、场直中学、场直小学、职工医院,其中公安分局、法庭、检察室的财务收支审计是总局安排的项目。审计科根据总局关于垦区公检法系统实施财务收支审计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审计方案,圆满的完成了审计任务,此次公检法系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不仅得到了农场的认可,分局审计处也很满意,在农场召开了公检法系统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现场会议,总结了农场的经验和作法,推动了全分局的公检法审计工作。
  三、经济责任审计
  1989年审计科开始开展了厂(队)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989~1995年共实施经济责任审计38户,在审计中除对原任领导在经营期间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和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认定外,针对被审单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改进意见。对有些被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核算手续不完备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等问题,在审计中都给予了理顺,并对管理不善,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在经营中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的责任人根据有关规定作出了处理处罚。1991年对木材厂审计后,针对该厂机构臃肿管理人员多提出缩减编制,进行人员分流,采取以车间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的方式,得到了农场的采纳并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年该企业扭转了亏损局面。对劳动服务公司下属几个单位的审计中,针对这些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内外欠款较大,决算不实,包袱沉重,造成单位简单再生产难以维持的问题,提出了单位应把清理内外欠款纳入工作日程,同时提出今后应加强销售环节的管理,畅销产品严禁赊销等管理方面的建议(该公司1992年在农场理顺管理体制时撤消)。
  1996~1998年开展经济责任审计23户。其中1996年开展经济责任审计19户,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最多的一年,占当年审计总量的 76%。审计质量上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仅经济责任审计一项审计总金额为1.2亿元,查出有问题资金3 195.1万元,收缴各种违纪款和罚款 7.5万元,占全年处理违纪金额的76.4%,提出建议 30条,全部被采纳,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在对粮油公司的审计中,对该单位存在管理不善,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导致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损失较大,还有利用购销站对外议价销售为名高进低出,以及承包责任落实不到位,低指标出包项目致使公司损失等问题。审计科从加强销售环节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承包手续,科学测算承包基数以及及时清理账内、外欠款等方面提出了 6条可行性建议。这期间的审计中除对被审单位的经营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外,最重要的是从内审服务于企业出发,对被除审单位进行审计服务。1997年在对供电局的审计时,针对人们关注的库存材料管理混乱,账实不符问题。审计科组组织力量参加库存材料的盘点工作,将两年来的材料出入库数进行核对,最终将库存材料亏库数核定清楚。从而使混乱了几年的库存材料得到了理顺。审计科对供电局的人们关注的熔丝厂挪用占用资金数额大,时间长并得不到清理和落实的问题,通过审计给予了处理,为农场挽回了 4万多元的经济损失。在对七队的离任审计时,发现该队油料账实不符,亏库10.2吨,价款 2.1万元,经过反复查证核实终于找到了亏库的原因,为该单位挽回了经济损失。1998年在对十五队进行离任审计时,针对该单位管理到位,工作主动,责任人任职期间连年盈利,各种作物单产都名列前茅,家庭农场挂账及各种债权,债务逐年减少等好的方面。在审计结束后,为了使经营者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将这个队的经营管理措施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在全场进行宣传。
  1999~2000年开展经济责任审计15户。在审计中,除坚持以往常规的对责任人离任时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认定、评价外,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以点代面,在审计处理时一改常规。在对四队的离任审计时查出该队队长将单位出售大豆款18 028元,不纳入账内管理,私自保管,形成小金库,逃避财务监督问题。除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了严肃处理外,将处理结果打破以往的局限只发至被审单位和主管领导的常规,发至全场各核算单位。通过对此问题的披露,要求各单位领导要引以为戒,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为了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力度,2000年在实施经济责任的审计时,对问题突出群众反响大,领导关心的重点单位,主动吸收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参加进行联合审计,不仅减少了审计风险,还对农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为农场和人事部门任用选拔干部提供了相关资料。
  四、经济效益审计
  1987年组建以来,审计科就开展了经济效益审计。1987~1992年实施经济效益审计12户,主要是对工副业单位厂长任期目标完成情况及是否形成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审计。1993~1998年开展经济效益审计11户,主要是对一些盈亏大户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在盈利大户审计时主要是审查其经济效益形成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并且在分析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途径和措施。在对亏损大户的审计时,主要是审查其影响经济效益有哪些因素,系客观的还是人为的,并提出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议。
  五、决算审计
  1988年审计科开始开展决算审计。1988~1997年期间的决算审计主要是以决算复查的形式与财务部门联合进行的。在审计中只是对账、表是否相符进行审查。1998~2000年,将决算审计列为专项审计的重点内容。在实施审计中无论是从审计程序上,审计的方法上,还是从审计的内容、范围方面都较为正规,有大幅度的提高、拓宽。从选取被审对象方面也有所侧重。无论是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有一个飞越。1998年决算审计10户,决算审计覆盖面为 30%,1999年决算审计26户,覆盖面81%,2000年决算审计32户,覆盖面98%。针对决算审计涉及面广存在问题较为普遍的问题,在决算审计过程中对有些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导致决算不实,虚盈实亏,隐瞒截留各项收入等问题,在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书给予了披露,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了处理处罚。1999年仅决算审计就收缴违款11.1万元,处理责任人35人,收缴单位罚款 1.6万元,个人罚款1.1万元。2000年决算审计收缴违纪97万元,处理罚款责任人29人,收缴单位罚款 17.5万元,个人罚款 3.5万元。通过近两年的决算审计,不仅为农场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而且从规范单位经济行为查错防弊,对加强管理,完善管理提高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1987~1994年实施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26户,其中专项审计19户,审计调查 7户。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某些单位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及群众有反映的某些问题进行审计核实。1994年以前这两项审计工作一般不在计划中安排,是农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临时交办的审计项目。1995年后除搞好农场领导交办的专项审计工作外,从内审服务于企业的角度出发,开始在计划中安排土地出租专项审计。通过对土地出租审计了解土地出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土地租金的测算依据是否准确以及农场土地出租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计调查,为农场加强管理完善土地出租工作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1997年实施专项审计 4户,有职工医院、种子公司、六队、畜牧公司。在医院的审计中完善了药品购销业务的核算手续,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在种子公司转商的审计中,针对种子管理制约措施不力,致使计划与实际脱节,留种量过大以及计划外种子顶储种子等问题,提了加强种子管理,完备种子质量数量验收手续,健全各项岗位责任制及规章制度。在对六队的专项审计中,针对群众反映的有异议的问题,分别给予了审计核实,对存在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对责任人作出了处理处罚。1998年实施专项审计 3户,有一队劳保种小麦成本高问题的专项审计,粮贸公司运费统筹问题和畜牧公司奖金分配问题的审计。通过审计对被审单位存在问题都予以了理顺,解决了几年来未能解决的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