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商管理
第一节 工商管理
第一节 工商管理
一、执照管理
工商营业执照登记、发放和年检是工商管理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农场个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全民、集体、个体三个轮子一齐转。1996年以后国家加快国企转民营步伐,个体经济的兴起,活跃市场,广开就业门路。为保证市场有序、稳步、健康发展,工商物价局加强对营业执照管理力度,在措施上一是平时经常巡回检查,二是结合年检验执照与查处无照相结合。每年多次开展对农贸市场,医疗市场、建筑市场进行专项整治。1999年共出巡办案人员60次,取缔无照经营16家,立案查处无照经营16件,总案值 14万多元,查处三无企业2家,查处无证经营3家,引导无照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共26个。增加到2000年农场有国企 16户,集体企业4户,个体私营户286户,雇工人数428人。年末收取工商企业年检费2.5万元。收规费从1987年的5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42万元,增加8倍。
二、集贸市场管理
80年代初农场集市贸易日益活跃,但有市无集,职工庭院产品、山野菜产品和个体经营户的小商品只好走街串巷叫卖或在中心街路口摆摊,既不安全也不规范,1984年农场在“双七”公路南,通火车站路旁建起大棚式市场一处,参与农贸的人数和成交额有所增加。但由于市场设置位子不当较偏远,面积只有 120平方米,满足不了不断发展的个体经营户和消费者的需要。1987年为了促进集市贸易的发展,农场和工商局联手共同投资,在工商局楼东侧,建起封闭式农贸市场一座。内建有营业房32间300平方米综合市场,解决32家个体经营房,建起380平方米的钢骨架玻璃钢结构大棚,建成水泥固定摊位60个,改变了露天经营状况,总占地总面达5 000平方米。新集贸市场建在“双七”公路北侧,因不用再过马路,大大提高人流量和安全系数。改善了销售、购物环境和卫生条件,规范了集贸市场秩序。
1989年为了方便场部东边居民生活方便,工商局自筹资金 3万元在粮油加工厂北侧,场直小学东侧建起第二市场,沿街建营业房12间共计 136平方米。第二市场的出现不仅方便了职工生活,也增加市场竞争力,使农场市场更具有活力。
为了进一步方便农场职工生活,促进农场对外物资交流,1995年起在场部设立大集,每月逢 8号为农场赶集日。工商管理部门坚持“管而不死,治而不乱、保护合法、取缔非法”的原则加强市场管理,在固定场地设环境监管员、卫生清扫员,规划出 260个摊位。按轻工、服装、日杂、副食、蔬菜等排序编号,协同交通、公安、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管好市场秩序,按标准征收管理费,及时查处假冒伪劣,搀杂使假,短斤少两等违法行为。到2000年赶大集日成交额达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