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思想道德与景观建设

第四节 思想道德与景观建设



               第四节 思想道德与景观建设
  一、思想道德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农场加强了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
  1987年9月5日至15日在全场商业、服务行业,普遍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四职”教育,开展优质服务活动。1988年,组织开展共同理想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1990年组织开展了清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重点清理纠正了那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权部门、经济部门、执法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存在的一系列吃、拿、卡、要、报、索贿、受贿以及乱罚款等违纪现象。1991年以文明办、工会等部门牵头以《黑龙江省职业道德规范》一书为基本教材,从12月至1992年 1月分两批对全场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培训。1992年以后农场把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各党支部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之中。
  二、景观建设
  根据农垦总局和红兴隆分局党委要求,农场80年代初期就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开始抓景观建设。1984年全场修建砂石路10公里,建青年卫生街50条,清理垃圾 2.1万立方米,下涵管140余节,建花坛244个,围栏种花、种草2 860平方米,绿化植树6.1万株,初步改变了脏、乱、差的局面。1985年农场根据群众反映热点问题在景观建设上办了10件实事。修建机关门前至“双七”公路的水泥路,水泥路两旁铺上水泥预制板人行甬道,路两旁建成八个水泥花坛,路两旁栽植近百株10年生樟子松,树下修10组供休闲娱乐的水泥桌凳,建机关办公室围墙、院内修水泥预制板地面,场部地区修10条砂石路并实现林荫化,场部居民区定点修建垃圾点,机关至医院公路北侧修一条水泥预制板人行道,聘用一批人(以离退休人员为主)护路治安。1986年农场被农垦总局授予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1991年农场制定《景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景观建设由农场统一规划。环境维护实行门前“三包”(即各包门前树、门前路、门前沟)、达到 “四化”(即达到室内净化、室外杂物摆放规整化、道路砂石化、家禽畜圈养化),八无(即无垃圾、无粪便、无杂草、无果皮、无污水、无广告标语残迹、无基建残土、无砖瓦石块)。 农场景观建设有了统一管理制度。这一年场直地区和农林单位居民区广泛开展景观建设大会战,使农场环境面貌有了进一步改善。
  1995~1997年,农场以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景观建设大会战。在会战期间先后推广了松岭林场、六队、五队、供电局、水利公司等单位先进经验,推动了农场景观建设深入开展,使全场环境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1998年 8月红兴隆分局党委在农场召开环境建设现场会,农场作了《抓治理、促转化、美化环境树形象》的经验介绍,当年农场被红兴隆分局授予“环境建设先进农场”称号。
  1997年,农场成立街道办,下辖8个居民委和1个专业环卫队。景观建设、环境管理由街道办统一管理,居民委、环卫队具体组织实施。各居民住户仍实行门前“三包”。
  2000年农场制定了《场部地区环境建设管理规定》、《基层单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改变了传统的环境卫生靠“会战”的做法,实行了统一管理,专业实施,群众维护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