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婚事
第四节 婚事
第四节 婚 事
80年代后期,婚事安排大都是在农闲或节假日时间,男方是双日,女方提前一天办。在生产队由于集体食堂停办改作它用,举办婚礼场所大都利用办事人家邻居的左右一联几家放席,席前由队领导或帮头忙主持人致词,燃放鞭炮婚宴开始,席上菜有鸡、鱼很丰盛,整个婚礼得进行一整天,很热闹。在场部地区婚事场所主要利用三校食堂(承包给个人),得提前排号,主副食得由办事家自己采购,三校食堂只出让场所和做菜等服务。有的在家搭帆布棚,请亲朋好友帮忙。流动厨师、出租碗筷、桌椅铺店应运而生,但办事方非常费神。新房布置简单实用,水泥地面,白灰刷墙,一般女方要新家俱、家电和床上用品,直接费用在万元左右。
进入90年代,特别中后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房地面铺瓷砖,墙上有壁灯、棚上有吊灯,新型材料装饰墙壁已很普遍。出现婚事讲排场,互相攀比,迎亲车队由过去一般 6台最多不超过10台,发展到几十台,有彩车打头的高档车,有专职摄影、录像车。迎亲的要童男压车,给车钱,还有装灯钱、挂窗帘钱、点烟钱、改口钱等名目繁多。不管家在生产队还是场直地区一律在饭店包办酒席。顶盛期一天有4~5家婚礼,随礼的全家分头参加婚礼,还有只记礼账不参加婚宴的,酒席从十几桌到几十桌不等。席上必须有饮料、啤酒、白酒,菜在6冷8热14道菜以上,整桌席必备有整鸡、鱼、肘子和海鲜等,每桌价格在 160元左右。大家随礼也上涨一般 50~100元,百元大票据多,婚宴请兼职司仪,有钱人家请专职司仪和乐队带歌手,请专职录像师录像。新郎、新娘由伴郎和伴娘陪同,身着礼服,披婚纱,五色彩纸,彩条喷抛向一对新人。婚礼非常喜庆,饭店门前彩旗飘飘,有的还请秧歌队助兴,主持司仪幽默祝福迎来笑声一片。婚宴有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主婚人讲话,庆典家族代表致答谢词等。婚后第三天男方必须备礼品和新娘至女方探亲称叫回门,俗话讲“女婿进了门小鸡要断魂”,意识是女方父母家一定会盛情款待女婿。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新房大都需装璜,新娘要三金 (金项连、金耳环、金戒指),改口钱也由1 001元上涨至10 001元,美名曰其万里挑一。一般婚礼直接花费得3万多元,对一般家庭要倾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