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黑土情
难忘黑土情
徐 迅 风
高耸的锅盔山,清澈的马蹄河,肥沃的黑土地,那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九团十二连。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里,自1967年末至1970年初,一批又一批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的知识青年先后来到了这片黑土地上,开始了他们屯垦戍边的生活。知识青年们虽然没有像当年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时留下了《雁飞塞北》那样美丽、动人的故事,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心中都珍藏着对这块黑土地难以割舍的感情。
很难想象,那些曾经在这片黑土地上献出青春,又黯然离开这片黑土地的知青,为什么对这片黑土地还是那么深情?可能是因为黑土地曾经既现实而又深刻地给知青们灌输过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的道理,而且这个道理又是让知青们在艰苦的磨练之中潜移默化地去接受,并让知青们受用一辈子。黑土地给予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教育,就是顶尖的学校也是无法与之比拟的了;黑土地对我们这代知识青年在人生观方面的影响,起到的正面效应功不可没。记得刚来到黑土地的时候,连队没有足够的住房,住房怎么解决?回忆起我们自己动手建造住房的事来,虽然事隔 30多年了,当年的情景却还是那么的清晰。 难以忘却连队东边的小砖窑,“心似一窑火,绘厦我添砖”,刊登在连队诗歌园地上我的一首小诗《窑工》,就是当年你我留下的创业心声。难以忘却连队北边的采石场,你我曾经上山去打石,山坡隆隆响起的采石的炮声,仿佛还在耳边隐隐回响,那是当年你我向困难宣战的高昂激情。难以忘却连队西边七星河,“尤特”(小型胶轮车)曾经载着你我找沙子,来回奔跑拉沙的尤特身影,现在还仿佛浮现在眼前,那是当年你我寻找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从不会使用大锯的手到自信的发出“下山倒”的号子,那是当年你我与命运抗争的无畏决心。难以忘却你我在连队的生活区营建新房,垒石、砌砖、上架,一派忙碌的景象,那是当年你我在即将取得成功时难以掩饰的天大喜悦。一排颇为壮观的女宿舍盖起来了,转年又是一排男宿舍盖起来了,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用自己的双手排解困难、开创未来,就在于是黑土地给我们上的寓教育于磨练的第一课。在黑土地上的数年里,给我们上这样的课数不胜数。对于磨练的认识,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你我都是有一定欠缺的。我们在这块黑土地上付出的确实不少,也就是苦都吃得不少,但是通过磨练得到的提高却不一定很多。问题在于我们对在黑土地上接受磨练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较好地认识到黑土地给予我们的磨练,就是黑土地在用她的智慧对我们进行人生哲理的教育。当初你我普遍存在的思想是,生活在黑土地上就是蹉跎岁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你我离开黑土地之后,面对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你我却一次次地回想起当年曾经来到过黑土地。为什么会有这种自然的回想?那是因为黑土地确实给过你我每人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而你我终于想到了这笔精神财富的可贵。黑土地对我们知识青年的深情,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被知青们越来越深刻地感悟。记得1999年的春天,一群曾经在这块黑土地上生活过的上海知青相约来到了黄浦江上的一条游艇上聚会,聚会的主题就是怀念黑土情。他们还把“黑土情”三字定格在纪念手表上,每人一对,以此来表达对黑土地的永远怀念。
黑土情难忘,我想可能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我们可以无愧地说,我们有着与黑土地一样的情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黑土地曾经养育过我们,在我们身上能不感染黑土地的情怀?黑土地的情怀就是讲奉献。 还记得吗?8月麦收,连队的周围一片麦浪滚滚,联合收割机像战舰在麦海中游弋, 此时场院的麦子堆成了山,还记得吗?9月大豆摇铃,豆荚贴着黑土密密匝匝地长,为了颗粒归仓,连队组织起了人海战术,满山遍野地去收割大豆。还记得吗?10月苞米成熟,苞米棒子长得有一尺多长,用手是掰不下来的,得用小镰刀去砍。这块黑土地上,收获的季节里你我一麻袋一麻袋的往汽车上装粮食,站在山岗上望着远去的送粮车队,你我的心中充满了做出贡献的自豪感。就在这一时刻,赞美黑土地奉献精神的情感在你我的心中油然升起。锅盔山下、七星河畔的那块黑土地,每年秋天要产出成百上千吨的粮食,而每年冬天你我刨粪送往大田有几许?我们对黑土地的认同,我想主要在于你我对奉献精神的认同,我们在赞美黑土地的同时,能说我们不想赞美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屯垦戍边的日子里编织起了多少知青的故事,可以说知青们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永远是这些故事的主题。黑土地上留下了你我青春的足迹,我们怎能忘却黑土地?黑土情浇灌过你我的心灵,我们怎能忘却黑土情?
(选知青回忆录《难忘十二连》,上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