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六、农场之最

六、农场之最

六、农场之最


  
  最早建立的工厂——1954年在老场部建成农机修配厂,厂房面积660平方米。
  最早建的水库——1966年建成的现开荒山水库,设计水面38公顷。
  最早的小学校——1949年3月 1日在老场部南家属屯现一队南1公里处,设一个教学班,有学生10余人。
  最早初级中学——1959年秋在老场部建立初级中学。
  最早普通高中——1979年秋建立,1990年分设职高班。
  最早职业高中——1983年3月1日,农场决定将农场中职高班分出,成立职业高中,最多时12个班,5个专业。
  最早的手机信号塔——1997年,双鸭山市联通公司在展望山电视转播室旁竖起信号接收塔。
  到农场境内投资最大企业——双鸭山市天隆矿业集团,到2006年投资近亿元,涉及煤炭开采、选煤、生态园区、造林等行业。
  最早承租场办企业——1994年3月,集贤县乡企局陈淑梅承租造纸厂。
  最早来场投资办厂——1998年4月,双鸭山市二轻局韩国信等投资40万元利用造纸厂车库建卫生纸厂。
  最早的农场领导人——场长李景华,1947年12月。
  最早考入大学的人——牛英臣,1963年武汉测绘学院。
  最早小学校长——许明山,1952年9月。
  最早小学教师——邓金禹,1949年3月。
  最早高小教师——张素霞,1956年送第一批高小毕业。
  最早考入市一中的学生——第二批高小毕业生董志成等10余名学生,1957年秋。
  最早初中毕业班——1961年秋首届初中班毕业,班主任舒淑若、学生贾玉清、李金环等。
  最早幼儿园——机关幼儿园,1958年成立,有3名教师。
  最早中学校长——彭自悟书记兼校长,1959年。
  最早职业高中校长——董志成,1983年3月。
  最早大学毕业生——邓永义,1948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1952年到场。
  最早蔬菜科研项目——马玲薯芽栽,1963年,项目负责人邓永义。
  最早代表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人——刘学成,1956年 4月参加全国农业水利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等接见。
  农场走出担任最高领导职务的人——段世杰,1969年来场北京知青,从原五连选送上大学后分配国家体委,现国家体委副主任,副部级。
  农场走出在部队授衔最高的人—— 陈荣山, 1995年授大校军衔。1964年从农场中学转学四平市考入第四军医大学。
  农场籍在部队享受最高待遇的人——陈荣山,解放军第 205医院泌尿科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导师,2000年享受副军职待遇。
  农场转业军官最高军衔——王永固,农场党委书记,1955年授少校军衔。
  最长寿老人——李庭发,山东莱洲市人,2007年102周岁。
  最早获得的国家专利——场公安分局孙振明发明的烟道防火罩,1988年。
  最早到国外探亲的人——农场机关干部王世平1984年 3月到美国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探亲。
  最早到农场探亲的外国人——1985年春节,金向东弟弟由韩国来农场探亲。
  最早回国日本侵华军人遗属——嘉腾吉子(李景和之母)时间1965年10月25日。
  最早回国日本遗孤——尾形景和(李景和),1981年7月15日。
  最早到场知青——1967年12月8日北京知青114人。
  最早集体到场移民——山东省嘉祥县的姜善宝其兄等40余户迁至二合(十三队)。
  农场最早会计——夏风楼,1948年。
  最早使用机床的人——刘兆林,1954年从佳木斯拖拉机修理厂调入。
  最早坚持登山锻炼的人——刘兆林,1982年坚持每天早晨登展望山锻炼至今。
  最早带子女回场知青——原十二连上海知青黄菊萍,北京知青赵苏红,四连哈市知青李本、王琪,1995年8月。
  最早集体转业官兵——解放军武汉防空学校,洛阳步兵学校500名官兵1958年3月。
  最早集体支边城市青年——哈尔滨市1956年来场九队。
  最早文化名人——苏金星,1958年转业来场后调出,著有《慈禧墓珍宝被盗案》等著作,现为国家一级作家。
  场境最早居民——据查访农场境内有居民为1920年以后在现七队几户人家。
  到场最多城市知青——哈尔滨市共3批1 140人 。
  知青中担任农场最高职务——天津知青李天澄(女),副政委。
  到场最多支边青年——山东省共3批500多人。
  农场最多教徒——基督教徒80多人。
  农场最多侨属——美国侨属共4户30多人。
  农场最少侨属——马来西亚1户5人。
  最多的少数民族——朝鲜族60多人。
  最少的少数民族——布衣族1人。
  保持荣誉最长先进集体——电业局变电所1984年12月被授予“东北地区红旗变电所”,此荣誉一直保持续2000年。
  最早荣获双鸭山市体育奖——参加双鸭山市乒乓球少年组赛,赵亚东获男子组冠军,王桂华获少年女子组获第三名,1963年。
  最早全场小学运动会——农场首届小学生运动会1983年5月3日,有25所小学参加。
  最早全场儿童运动会——农场首届儿童运动会1983年6月2日场部地区举行。
  最早到场慰问团——山东省组织慰问团,1960年2月。
  最早到场机务学员——从宁安拖拉机学校分配的24人,1952年8月。
  农场出现最早烈士——赵殿海,1979年2月24日在民兵实弹训练中为保护6名战友安全,英勇牺牲,被省授予烈士称号。
  最早电工——陈德云,1953年从合江电业局调入,开始协助架线,工程结束后留农场。
  最早拖拉机驾驶员——郭庆珍、卢国志,1948年。
  最早汽车驾驶员——张文普、杨福春、毕雨清,1952年。
  最早摩托驾驶员——毕雨清等,摩托车为苏联依吱,1957年。
  最早小车驾驶员——孙明志,美国吉普,1955年。
  最早的机务副场长——杜宝善,1951年7月。
  最早的机务队长——苏保鑫,1951年。
  最早农机修理技术员——徐文庭,1951年修理所。
  最早医生——裴泽浦从集贤县医院调入,1950年。
  最早职工代表大会——1952年9月1~2日举行首届职工代表大会。
  最早党员代表大会——1954年3月20~22日在四方台农场场部召开。
  最早的党员——1947年秋由集贤县人民政府派出建场第一批人员中的李景华、李永全、张喜山、徐殿甲、杜廷君等。
  最早参加双鸭山市人大代表——1980年市第八届当选代表:张玉清、刘学成、耿启海、林中准、贾春、王承艳(女)李永清、孔祥德、王跃东。
  最早参加双鸭山市政协会议代表——1980年第八届代表是刘学成、周思誓。
  最早生产队——1947年9月在现一队建队,队长王大发,人员70多人,马匹100多匹。
  最早的民主选举队长——2000年 1月在第四生产队和向阳林场开始民主选举,李鹏良、董振清当选。
  最早业余剧团——工会剧团,负责人谢文生,1958年。
  最早图书馆管理员——1961年成立图书馆,胡桂芝任管理员。
  境内最高的山——大叶沟东山(小锅盔山),十一队南,海拨高度640.1米。
  农场最大水库——支援水库,在三队西南500米处,面积41.7公顷,蓄水217万立方米。
  境内最长的河——扁石河,发源于完达山脉北翼的西关门山至西向东,流经场内28公里。
  最大缓坡地——扁石河缓坡地二队7号地,3 500亩。
  最小缓坡地——扁石河缓坡地七队8号地,450亩。
  最大盆地耕地——十一队1号地,面积3 217亩。
  最小盆地耕地——七队1号地,面积1 700亩。
  耕地最多生队——九队有耕地1.7万亩。
  离场部最远生产队——十四队距场部东南30公里。
  小麦地块单产最高——每亩平均265公斤,1983年十五队。
  大豆地块单产最高——每亩平均210公斤,1983年十队。
  玉米地块单产最高——每亩平均600公斤,1994年十队。
  最早初霜——1976年9月7日。
  最晚初霜——1994年10月7日。
  最早终霜——1976年4月30日。
  最晚终霜——1965年6月5日。
  最早初霜冻——1978年9月7日。
  最晚初霜冻——1959年10月17日。
  最长无霜期——140天,1994年。
  最短无霜期——100天,1978年。
  历史最高气温——38.3℃,1982年7月8日。
  历史最低气温———39.4℃,1969年1月23日。
  最大一日降雨量——137.9毫米,1973年9月11日。
  最大一日降雪量——22毫米,1969年10月8日。
  降水量最多年份——1960年831.5毫米。
  降水量最少年份——1977年310.3毫米。
  连雨量长时间——1959年6月26日~7月11日,连续降水16天。
  大风最多的年份——1972年42次。
  大风最少的年份——1995年2次。
  冻土最深年份——1967年4月3日206厘米。
  冻土最浅年份——1973年4月5日~6日52厘米。
  最大积雪深度——1985年2月24日57厘米。
  ≤ 10℃积温最低年份——1969年2 078.2℃。
  ≥10℃积温最高年份——1998年2 977.9℃。
  初雷暴日最早年份——1984年4月3日。
  初雷暴日最晚年份——1955年6月5日。
  终雷暴日最早年份——1990年9月1日。
  终雷暴日最晚年份——1998年10月31日。
  日照时最多年份——1967年2 840.6小时。
  日照时最少年份——1984年2 110.8小时。
  蒸发量最少年份——1960年959.3毫米。
  初雪日最早年份——1995年9月13日。
  初雪日最晚年份——1990年11月6日。
  终雪日最早年份——1971年4月4日。
  终雪日最晚年份——1958年5月29日。
  地面最高温度年份——1999年7月11日,71.7℃。
  地面最低温度年份——1969年1月23日,41.1℃。
  历史最大风速年份——1974年11月7日,28米/秒,西风。
  最涝年份——1960年5月~9月,降水量达761.6毫米。
  最旱年份——1978年3月~7月,没下一场大于10毫米降水。
  最旱山洪暴发年份——1950年七星河水出床将行走马和车冲走无人伤亡。
  最早到场拖拉机——美国产“万国牌”拖拉机2台,1948年。
  最早到场收获机——牵引C—6型1台,自走式C—4一台,1952年。
  最早到场国产拖拉机——东方红54型9台,1960年。
  最早到场汽车——日本产尼桑,美国产福特,德国产依发各一台,1952年。
  最早到场国产车——解放牌汽车,1959年1月20日。
  最早场内客车——1959年6月1日场内正式通客车。
  最早通双鸭山客车——1957年双鸭山市运输公司通农场。
  最早通佳木斯客车——1984年车队购入开通到佳木斯客车。
  最早通红兴隆客车——1982年12月车队购入客车开通到管局线。
  场内最早火车站——1972年10月7日,矿区火车在场部建站通车。
  最早开始用电——1953年,从岭西架线40公里到场部,秋天有了照明电。
  最早高压输线路——6万伏特开闭所至十九连变电所,1974年。
  最大型变压器——3150KVA主变,十九连变电所,1978年投入。
  最早建养鱼池——六队巍山水库前身,俗称养鱼池,1958年开始基础工程,后因水源问题停工。
  产蜂蜜最多年份——1971年产量120吨。
  场内出现最凶猛野兽——东北虎1962年2月2日出现在二队猪舍,被击毙。
  农场最早房子——1947年8月开荒人员收拾残存4个大马架开始居住,地点四方台。
  最早的商店——1948年由王聘清负责从集贤进货,地点四方台。
  最大的商店——2 163平方米营业面积,1987年投入使用,3层百货楼。
  最早建的楼房——粮油加工厂使用制面粉车间楼3层,1965年。
  最早综合住宅楼——2000年4月原招待所位置盖起3 782平方米,第一栋三层综合住宅楼。
  最早自来水——1984年5月场部地区正式用上自来水,结束肩担,车拉吃水的历史。
  最早的贸易市场——机关门前双七公路南通往火车站路上,1984年。
  最早场内水泥路——机关门前中心街公路约160米×8米,1985年。
  最早实行工资制年份——工分制改工资制,1953年。
  最早电话交换机——20门磁场总机实用10门,1954年。
  最早载波机——B845——C型1976年通信站。
  最早传真机——通信站载波室,1979年。
  最早无绳电话机——J00—6型双工无绳电话机,1982年。
  最早农场办公室——1954年8月落成,四方台位置。
  最早俱乐部——1957年10月16日,现四方台位置。
  最早派出所——1958年7月景贵任所长。
  最早煤矿——现场部东当时园艺队前身,1958年负责人詹庆年。
  最早农场银行——人民银行双鸭山农场分理处,1960年6月。
  承建最高建筑物——工程一队承建东保卫矿锅炉房烟筒40多米高,首次采用内搭脚手架,被评优质工程,获奖金万元。
  最早使用电磨——加工厂用电磨磨面粉,1959年10月。
  最早建成轮窖——一砖厂20门轮窖,1972年。
  最早使用制砖机——1963年购入一台旧制砖机。
  最早化肥生产——化肥厂生产腐殖酸氨,1975年3月。
  最早水泥厂——化肥厂,生产300#水泥,1978年。
  最早瓦楞纸——化肥厂改为造纸厂,1979年产量1 908吨。
  面粉最高产量——1987年生产面粉5 363吨。
  原煤产量最高年份——1998年产量超54万吨,共14个煤井生产。
  最大饲料瓜——46.9公斤,运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1959年10月。
  最早白木耳试种成功——1970年9月十一连,梅民泉。
  最早黑木耳试种成功——1978年10月林业一连,田海波。
  最早蔬菜学习班——农垦部在农场举办蔬菜学习班,1963年7月。
  最早中学生篮球联赛——1984年8月,红兴隆16个单位中学来场参加篮球赛。
  最早哈白种猪基地——1979年经国家验收二队种猪场为全国第一批哈白种猪基地。
  最早发现文物年份——1948年炮台山原三队开荒时发现器物后经双鸭山市文物所鉴定为清代宣德炉。
  最早以法破产单位——商业公司,1995年4月。
  最早租赁的企业——造纸厂1994年4月,租给集贤县轻工局的温野、陈淑梅。
  最早出售的企业——建材厂1998年3月被场外的李景江买断。
  最早集体性质企业——1981年5月农场成立多种经营公司。
  最早使用电视机的年份——1976年春农场有的连队从上海、无锡购回投影电视设置在生产队俱乐部,但因转播原因效果不好。
  来场参观人数最多年份——1976年来场参观达4 493人,123个单位重点参观农机管理。
  最早林业苗甫——1953年在当时三队南山建一个苗圃,并种了果树。
  开发水田最多的年份——1998年40 00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