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资源物产
第五节 资源物产
本地区于四十年代末期开始大规模开发,本地物产随着地区的开发而变化。三十年代前人烟稀少,荒山野岭草原有狼、虎、狍、鹿、狐狸、黄鼠、松鼠等野兽。野鸡、水鸭、鹌鹑等野禽。自然鱼类有鲤、鲫鱼、黑鱼、粘鱼、泥鳅、鲢鱼等。俗语说“棒打獐子瓢掏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是对当时野生动物的真实写照。到六十年代初就基本看不到这些迹象了,剩有稀少的野兽野禽。
场区北边的山岗分布着零散的天然次生林,柞树榛柴居多,间有山杨。可采集山花椒、山葡萄、蘑菇、黄花菜、蕨菜等。
野生药材有:蒲公英、龙胆草、五味子、苍术、仙鹤草、穿地龙、百合、赤芍等。
半截河地区地下产白粘土,是做土陶制品的原料。1958年曾开采制耐火砖。
场区主要物产是农业和畜牧业产品。农业主要产品为小麦、玉米、大豆,俗称“三大作物”。其次是水稻、高粱、谷子、小豆等。近年来水稻有发展。
经济作物有线麻、亚麻、向日葵,甜菜、黄烟、白瓜籽等。近年又种植了黑加伧、黄芪等。
蔬菜种类较多,如白菜、萝卜、茄子、辣椒、蒜、葱、菠菜、土豆、黄瓜、韭菜等,保证了群众生活的需要。西瓜、香瓜、西红柿深受群众欢迎。8、9、10队的土适宜种植土豆,产量高,质量优,场内外闻名。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塑料大棚(暖室)生产韭菜、蒜苗、黄瓜等,在严寒的冬季供应鲜菜。
从1953年开始种植果树,不断改良,味美耐寒的品种逐步增多,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畜牧业以猪、马、牛为主,其次是羊、鹿、蜂、兔、鱼等。
工副业生产是在自给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产品最早出现于五十年代末期,1958年恢复生产红砖,1959年筹建水泥厂。六十年代工业生产逐渐发展,如水泥、锯材、白灰、白酒等。七十年代又开始采煤生产,满足本场需要。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饮料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