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工副业单位及服务行业

第五节 工副业单位及服务行业


1948年桦南农场的工业,主要是以农机修理为主。修理所—座,有日式车床—台,钻床一台,电机—台。运输方面有日造“同和”汽车三台。另外建有一个手工砖窑及职工消费合作社—处。
  孟家岗农场很重视工副业生产,不仅在驻地创办了粮油、白酒工厂,而且还建立了烧白灰、制砖、照相、理发、饮食业等。同时在佳木斯市建立了东昌酱园—东昌制油厂等小型企业,效益好,声望高。
  1953年两场合并,除修理厂之外。其余的工副业均交所在地方政府。从此,曙光农场变为以谷物生产为主,就连职工吃的粮油都得靠桦南粮油厂加工和供应。
  从1958年起又逐步恢复工副业生产。这些单位除水泥厂和煤矿外,都分布在场部地区。
  初期的修理所设备简陋,只能进行—般的机具修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断增添、改善设备,到六十年代已发展成车、钳、锻、焊、刨、铆、铣、马力、燃油、电器、钣金、模型、铸造等多工种的车间,不但满足了本场农机具的维修和部分配件的制造,还能承揽对外修理任务。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全场现有载重汽车58台,保障了全场物资的运输,还承揽对外运输业务。大客4台,环场班运,方便职工和旅客。水泥厂自设车队,场直各工副业单位都配有载重汽车,担当着各自单位的运输任务。
  粮油是从1957年自建电动石磨恢复加工的,以后逐年发展,N19e4年安上班产12吨自动面粉机,同时有了机制豆油,从而结束了粮油外加工的局面。
  1959年建立了木材厂,由园盘锯发展到三道带锯,提高了生产能力。加强了造材质量。
  1958年恢复红砖生产,由马蹄窑发展到轮窑,由手工扣坯发展到机械化生产,年产600万块红砖,平瓦40万块,还可生产陶瓷管,保证全场的需用,还能外销。
  半截河子供销社,于1963年由县划归曙光农场管理,从此自营商业,逐渐建立网点,队、厂、矿均有商店货物较全,活跃了场内市场。随着人口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场自办小型的。自给性的工副业,如烧酒、酱油、糕点、饮食、木器、缝纫等。
  1960年开始筹建水泥厂,1962年停建,1869年建成投产。它为场内工业之首,拥有职工700余人,年产3至4万吨。现正在扩建,扩建后年产可达16万吨。产品销向全垦区和全省各地。
  1973年,在七台河市桃山区建立半机械他的小煤矿,年产2~3万吨,解决了场内用煤
  工副业生产从1983年以来有了明显的发展,集体、个体、全民多种形式办工副业和服务行业,对农场体制改革经济结构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