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革”和兵团时期(1968~1975)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经过
1966年6月初开始进行文化大革命。场党委在五队开了党委会,决定先从机关开展,接着贴出了第一张对场长白文华的大字报。由李春堂、赵峰、刘辉煌、邵会海、徐全英五人组成“文革”领导小组。8月20日,党委对学校派了工作组,批斗了所谓“三家村”主将刘映晨同志,并撤销其副校长职务。8月中旬,以哈市下乡青年为主体,在二、五队和场部开始横扫“四旧”。9月3日,全场普遍建立起“文革”领导小组和工人赤卫队组织,开始乱揪、乱斗、抄家、横扫牛鬼蛇神。10月“红卫兵”开始外出串联活动.中央发布《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后,各单位纷纷建立群众造反组织,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场外的一些造反派来场内串联,如桦南一中,哈师院等。12月30日,第一次组成造反派联合总部,31日召开批判以李春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不久又建立第二次联合,因急于求成,思想不统一,条件不具备,很快就解体了。
1967年1月3日,党委书记王永固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吸收八个造反团体参加.会议未完被红卫兵冲散。从此,炮轰会、火烧会、问罪会、亮相等名目繁多的会接踵而来,海报贴满墙,油印小报满天飞,全场所有单位的党,政第一把手都被批斗,安上带“鬼”字的称号,如老鬼、大鬼、滑鬼,恶鬼等挂牌戴高帽。
2月3日,第三次组建造反派联合总部,简称“三总”。同日发了第一号通令,夺了曙光农场的党政大权.3月27日,总部内因对打倒李春堂产生观点分岐,一部人退离“三总”组成工农兵毛泽东思想红色造反司令部,简称“红司”。从此形成了两大派,6月2日,成立了“星火燎原红色造反者联合总部”,简称“燎原”。他们认为“三总”“红司”都有错误要让革命的星火乘东风之势,越烧越旺,遍及全场,叫全场通盘大乱一翻。(《燎原报》第一期).从此出现了三个总部三种观点。“燎原”存在不久就解散了。
9月14日,“三总”、“红司”两派开始公开辩论,经过半月,最后以各持己见不欢而散。12月28日,全场造反组织聚集场部选举成立革命委员会,因是否结合李春堂的观点分岐,革委会未组成。
1968年5月转入“清查、深挖”运动。6月13日,医院挖出所谓“5、16”反革命暴动集团,全场大逮捕共抓43人,涉及80多人。6月又掀起抓漏网走资派。
8月17日,军宣队宣布李春堂隔离反省。10月15日三师筹建小组派工人宣传队70余人进场与军宣队一起接管了全场领导大权,各个单位的领导干部靠边站。历史上有些问题的干部和工人挨批斗,曙光农场乱了一阵,直到现役军人郑林年任团长就职后,工宣队才撤出,农场混乱的局面开始扭转。
曙光农场各单位造反派组织名称
注:9、10队是兵团时期建立的,因而没建立造反组织。
曙光农场“文革”的特点
基本上没影响生产坚持白天抓生产,晚上闹革命的原则。
基本上没有武斗。有过乱揪乱斗,搞“逼供信”,但大的武斗未发生过。外地造反派来串联也挑动不起来,这是全场人民共同抵制的结果。
以阶级斗争为纲,唯成份论的观念严重,使出身不好的包袱沉重,悲观失望,直到打倒了“四人帮”才得到纠正。
“文革”期间因造反组织之间意见不一致,革命委员会未建立.直到后期上级任命才有了革命委员会。
“文革”期间,有的对“文革”不理解而自杀,有的被批斗而自尽,有的被打死,造成13人非正常死亡。医院医生荆奎,六队会计彭新谱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