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整党与整企
第六节 整党与整企
整 党
这次整党是根据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整党决定精神进行的。整党的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
整党试点是1983年4月开始,年底结束。试点单位是机关8个支部,修造厂支部,二队支部共10个党支部,164名党员参加,占党员总数的21.8%,准予登记的155人,有9人受到不同的处分和处理。总局和管局派了整党试点调查组驻场帮助工作。经过试点全面铺开,第二批整党于1985年1月开始,年底结束,从始至终历时三年之久。
参加这次整党的共54个支部732名党员,占应参加整党的99.2%(含试点单位)。经过系统教育,对照检查,全面整改三个阶段。通过整党党员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增强了,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由不理解到理解、政治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得到了恢复,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提高全体党员对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按干部“四化”要求,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党委委员由原15人减到5人,平均年令为44.2岁,文化程度大专2人中专1人、初中2人。取消了常委。
按照党员标准和党员登记条件,参加整党的732名党员,准予登记的720名。对于不符合登记的做了组织处理,其中开除党籍1人,除名2名,其余是因问题暂未搞清缓登。
在农场深入改革中,经常“回头看”,巩固和发展整党成果.克服整党“一阵风,雨过地皮松”的思想。
整党带动整企和两个文明建设。
整 企
整企是1982年开始的,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2年在二队,修造厂进行试点,场派了整企调查组;第二阶段是1983年以整党带整企,在整党的同时安排整企;第三阶段是1983年12月到1984年5月计半年时间,全场41个基层单位进行了全面整企。
按照整企的要求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场级行政班子4人,平均年龄由50.15岁下降到41.1岁,文化程度大专3人,中专1人.生产队一级班子整企前109人,整企后106人。平均年令由44岁下降到38.9岁。文化程度中专1人,高中19人,初中49人,高小37人。干部制度上初步进行了改革,在五个单位进行民主选举副职干部的试点,选下去三名干部。科级干部退居二线任调研员8人。队级干部退居二线当参谋7人。对不适应作领导改做一般工作或免职当工人的6入。机关文职人员经考核录取试用一年的5人。整企中对机关进行了两次改革,1983年将原来行政上的11个科室改成5办一科,另成立二个中心二个公司。1984年初又进行调整,行政部门7个科室,8个公司,一个经理部,二个中心。15个农业生产队精减工作人员由188名减到166名。
责任制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有了突破。1983年18个单位实行生产财务大包干(农业生产队13个,工副业单位5个),占全场基层单位的78.2%,参加大包干的职工3122人,占全场职工的62.4%。1984年全场农业生产队实行以户承包并试办家庭农场。在整党和整企中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子女安排住房、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进行了处理。整企中的1983年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工农业总产值1,565万元,比上年增长21.3%,经营盈利170.8万元。
经红兴隆管理局验收合格,发给了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