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自然条件

第二节 自然条件


曙光农场的农业生产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展开的:
                 土壤条件
  耕地的70%为岗地白浆土,分布在丘陵漫岗上,坡度均在3~6度,海拔在108~2405米之间,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3%,黑土层15~25公分。
  白浆土的特点是:冷、板、酸、瘦,所以土质瘠薄,耕性不良。故群众称之为:“晴天硬梆梆,雨天一弱汤,种地不打粮”。
  其它分布在八虎力河、倭肯河、松木河沿岸的草甸土,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沙泡,黑土层15~40公分,耕层有机质4~7%,土壤肥力较高,透水性好,但地势低洼,处于河流两侧,汛期易积水成涝。
                 气候条件
  气候特点是:春旱多风,夏秋多雨,冬寒少雪,无霜期短。一般130天左右。所以民间有“春盼雨、夏盼旱、秋天盼个自老山”的说法,是这一气候特点的真实写照。(自老山是指作物自然成熟)
  这一气候特点要求农业生产必须注意:春旱多风,对保苗不利;夏秋多雨,不利于收获;无霜期短,要求促早熟。
  自 然 灾 害
  建场以来灾害频繁,以旱涝为主,年度间程度不同。仅1971~1987年的17年中,就发生过以下灾害。
          旱灾: 13次   总计受灾面积 593,331 亩。
          涝灾: 15次   总计受灾面积 277,036 亩。
          虫灾:  6次   总计受灾面积 86,251 亩。
          雹灾: 10次   总计受灾面积 48,730 亩。
          风灾:  9次   总计受灾面积 96,450 亩。
          霜灾:  4次   总计受灾面积 29,680 亩。
          其它:  5次   总计受灾面积 89,021 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