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良种选用

第五节 良种选用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选用良种,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是不断提高粮豆单产、总产的关键环节,因为一个优良品种不加任何措施就可以增产10—20%左右或更多。
  为发挥良种在生产上的增产作用,农场在选用良种上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各种作物实现了良种化
  二、玉米作物以单交为主实现了杂变化
  三、不断提高了良种的纯度
  四、合理搭配品种
  1979年中早品种“松花江7号”和早熟品种“沈68~71”,两个品种均减产五成多,单产不足200斤。当年少收小麦,322吨,价值达11.6万元。1980年就将早熟个中早熟品种压缩到5%以内,其余为中熟和中晚熟。为了满足高产需要,根据农场的自然条件和机械力量,此后在品种的搭配上提出了“小麦后移,大豆、玉米前提”的原则。即:小麦压缩中早熟品种,扩大中晚品种;大豆、玉米压缩中晚品种,扩大中早熟品种。
              三大物种搭配比例
               (1980~1987)               单位:%



  五、及时更换新品种
  为了适应小麦高产的要求,1983年稻1984年,农场加速繁殖“克旱9号”和“克丰3号”,用以代替广为应用的“克旱6号”和“克丰1号”,使不断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
               历年小麦主栽品种              单位%



  注:1972、11977、1985无资料。
              历年玉米主栽品种               单位:%



  注:1972.1977.1985年无资料
              历年大豆主栽品种               单位:%



  注:1972.1977.1985年无资料
  六、采用分级选种分级播种
  小麦采用分级选种、分级播的方法是抓好苗匀的关键,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表现了出苗均匀,穗层一致,个体与群体发育协调,改变了过去大小籽粒混播,出苗不一,强弱不一,大苗欺小苗的现象。小麦分级选种分级播的方法又推广运用到大豆、玉米的精量点播上,增产效果也很明显。
  七、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逐步建立建全以生产队科研班为基础,以农场实验站为中心的选择圃、株穗圃、原种圃和良种一级、二级的“三圃二级”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贯彻落实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方针。
  1979年为逐步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并实行“统一供种”的“四化一供”的种子工作方针。农场成立了种子生产队,将原良种站改为原种场,相对集中技术人员,确立了种子生产基地。1986年建立了种苗公司。尽快扭转多、乱、杂局面,尽快选育出早熟、高产品种,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