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畜禽发展及品种改良
第二节 畜禽发展及品种改良
一、猪
初养时为满足生活需要,品种是本地民猪,以后逐渐向商品转化上交出口。为使育肥快,经济效益好,必须进行品种改良。五十年代引进了“巴克夏”、“约克夏”;六十年代又引进了“苏白”、“长白”、“吉林六白”等猪种,实行三元杂交,改良后使8个月内肥猪纯增重达180斤左右。八十年代引进了“社洛克”、“丹麦长白”、“三江白猪”等通过三元杂交转肉脂兼用型为瘦肉型,使瘦肉率由58%提高到68%。
二、马
马为役用。1949年养马119匹,1950年部队移交一批役马,使马增到463匹。1955年下降到73匹,后又逐年上升,到1977年达835匹的高峰。由于农机发展“以机代马”,故马的数量急剧下降,到1984年仅有92匹。
当地马体型小,为改良品种,曾从红色草原引进“阿尔登”重型役马进行改良。“兵团”时期,从八五二农场引进轻型马种“卡巴金”,改良为乘骑拉炮为战备服务用。
三,黄牛
黄牛初养于1951年为185头。开始是役用,以后逐渐转向商品,主要是外贸出口,所以1969年出现了一次高峰,黄牛存栏年达935头。七十年代由于提出压马增牛,又出现一次高峰,1978年黄牛存栏年达1146头。随着市场肉价低,出口受限制,八十年代黄牛存栏急剧下降,到1984年存栏仅有137头。
初养的牛是从蒙古引进的,其特点是:身短、矮小、体质差,群众称之为: “一庹长,三尺高,走起路来躬躬腰”。为改良此品种,曾从吉林延边引进朝鲜牛种,以改良为役用。后又从张家口引进短角肉牛,从友谊农场引进“海伏特”菜牛等牛种,以改良为肉用和外贸出口。
四、羊
1949年就开始饲养绵羊138只,由于领导重视,列为中心工作之一来抓,故发展迅速,曾出现三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出现于1959年,存栏达2983只;第二次高峰是1968年,存栏达3937只;最后一次高峰在1971年,存栏达4277只.六十年代是曙光农场养羊业的兴旺时期。
此后由于受“以粮为纲”的影响,挤掉牧区改种粮食,加上“布氏杆菌病”防治检疫不彻底引起蔓延,所以养羊事业受阻,存栏数量逐渐下降。
初养时的羊种,公母羊均为蒙古羊,是在附近农村零星购买的,年龄都在4~9岁,被毛粗糙,年产毛量平均为1.8公斤,由于没有良种公羊,在自群繁育的基础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亲缘交配,因而体质衰弱,生产性能低劣。1958年从红色草原牧场引入苏联“美利奴A33”公羊,产毛量4.8公斤,与本场蒙古母羊进行杂交,实行人工授精,所生后裔产毛量和羊毛细度虽稍有提高,但不显著。农场又选择高加索种公羊进行杂交改良,向毛细、毛密。适应本地区抗寒、耐粗饲,生产性能强的方向发展,于是1956年从吉林省镇南种畜场引进苏联高加索细毛种公羊,1957年产第一代高加索杂种,产毛量和羊毛细度都有显著提高和改变,体质粗壮,耐粗饲,适应本地区严寒气候。第二代杂种公羊,初生公母羔体重平均5.7公斤,比1957年生第一代杂种公母羔平均4.5公斤增加1.2公斤,离乳体重公母羔平均为74.7,公斤比1957年生第一代杂种公母羔平均79.3公斤增加4.4公斤,体型已接近苏联高加索型,体质健壮,外貌结构良好,羔羊毛的密度大,毛曲明显,具备细毛羊品种类型,因此,确定继续以高加索公羊进行级进杂交,直到获得理想类型的细毛羊新品种为止。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改良成功“三江细毛羊”优良品种。曙光农场的种公羊曾被西藏、新疆、蒙古各地以及黑龙江垦区各场引去进行繁殖。
五、鹿、兔
鹿是从新疆引进的“草葫芦”品种,来时50只,后发展到120只。由于缺乏饲养管理经验,加之近亲交配,品种得不到改良,由发展转向衰退。历史上公养兔仅有三个年头,谈不上品种改良。户养兔品种杂有优有劣,如巨型、青紫兰、比利时、长毛自等。
六、家禽
养禽业起步于1958年,当时公养鸡788只。1959年实行公养、私养并举,自孵、自育、自养的原则,当年鸡的发展达到12326只(其中户养1544只);当年还公养鸭570只.养禽事业发展不正常,其间有起有落。落的原因是受“左”的路线干扰,户养受限制。直到清除“左”的影响后,公养、户养尤其是户养得到了发展。1987年鸡已发展到37624只,其中户养33465只,公养4159只。农场体制改革由公养转向养殖专业户。
鸡种:五十至六十年代主要是从意大利引进的“来航”鸡种。近几年品种增多,从红兴隆管局引进“星杂288”,从大连引进“罗斯”,从北京引进体小、消量少、产量高的美国晶种“W36”。肉鸡从北京引进了“罗曼”,从双鸭山农场引进了“白洛克”鸡种等。
六十年代引进北京鸭种。1984年从哈尔滨阎家岗农场引进“康贝尔”鸭种。
七、其它
养蜂从1956年~1987年共产蜂蜜103.05吨,1964年养蜂高达340箱。1980年~1987年下降,年仅几十箱。
养柞蚕:农场养过三年,1959年产茧1.1吨,1960年产茧0.3吨,t967年产茧1.1吨,合计2.5吨。
1987年户养貂8只,户养貉36只。
2队,3队修建水库后开始养鱼,其它队也有小型养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