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职工队伍

第十二章 劳动工资

第一节  职工队伍


桦南农场的职工来源,主要是招收临近县、市青年机务学员以及“伙耕户”加入农场(伙耕户是指农场附近的农民耕种农场的土地伙同经营).孟家岗农场的职工是解放三团的人员他们中多数是出身于贫苦农民,被国民党抓壮丁逼迫参加了国民党军队,背井离乡,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被我军解放,经过改造与教育成为了农场职工。
  建场初期,由于地多人少,加之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农忙时节人力不够大量招收临时工。如1953年外雇临时工最高达2600余人,一般情况下500~600人。随着职工队伍的扩大,外雇临时工逐渐减少。
  职工队伍不断扩大,其主要来源是军队转业复员人员,山东、四川支边人员,由附近人民公社并入农场的社员转为职工,城市下乡青年,农场职工子弟就业等.职工队伍增加重大变动情况如下:
  1958年4月复员转业官兵来农场849人。录用青年工278人。
  1959年山东支边人员360人。四川支边青年80人。
  1960年山东支边人员161人。
  1965年从三合公社一分大队并入农场由社员转为职工及长临21289人。
  1966—1970年城市知识青年来农场4228人。
  到1979年止安置职工子弟就业2779人。从这年开始实行退休接班,1980年~1983年职工子弟接班724人(其中职业高中毕业分配115人)。
  从1984~I987年共招收合同制工人1196人。
  职工队伍减少的重大变动情况:1952年8月随同向俊选团长调往九三农场100余人。1961年前后并入农场的付家屯、东安屯、吉星屯等陆续退出,人口达1573人。1962年调往军川农场干部、职工240余人,连同家属计150户,600余人。1969年前后调往创业农场干部和职工250人。1979~1987年退休852人。
             历年职工类型、结构及工资总额情况表


(续上表)


(续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