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人民武装

第五节 人民武装


1958年成立“曙光人民公社”(场社合并)时建立了劳动武装部,实行“全民皆兵”,“劳武结合”,生产建设中艰巨任务由民兵承担,民兵成了突击队、主力军。
  1960年改称人民武装部,担负组织民兵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生产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和护粮保收,征集新兵入伍等任务。
  “文革”中武装部还担任“支左”的任务,对“红卫兵”学生进行军训。
              兵团时期的民兵工作情况
  一、兵团时期设作训股,民兵编制分普通与武装(基干民兵)两种。对武装民兵按军队要求搞训练担任战备“屯垦戍边”。团下设3个民兵营,9个连,27个排,81个班,民兵人数1740人,其中武装民兵760人。武器装备有步枪、自动、半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手榴弹、炮等。
  二、1971年1月20日,对全团武装分队集中进行野营拉练。行军路线是:团部40→孟家岗50→东十大户40→愚公村75→土龙50→团部,总行程260里。孟家岗至东十大户是夜行军。训练内容:学会行军序列及要领,传递口令,防空疏散队形,简易通讯;讲解战术原则,如班战术。学会步哨、游动哨;尖兵班的派遣及其任务;围歼空降兵演习等。拉练中还要进行访贫问苦,接受“忆苦思甜”的阶级路线教育。除全团组织野营拉练外,各连队还组织武装拉练。团直单位搞夜练,夜深一声号令男女兵团战士、老少职工奔赴黑嘴山。信号一起犹如“敌”临其境,喊的喊、冲的冲、逃的逃、追的追。虽然搞了夜战练习,但也造成疲劳影响生产。
  三、从1972年开始,如遇夏季天旱少雨,民兵炮排担任人工降雨。几年来效果不大,但1974年效果较好,5月31日发射炮弹29发,在局部地方降了小到中雨。
  四、兵团时期成立民兵指挥部,行使“无产阶级专政”职权,对流窜人员,违法乱纪分子,有“资本主义”行为者实行专政。1975年8月对附近农村的收容人员刘维功进行绑打造成死亡.有关人员受到了处分。
  1976年恢复农场体制后,改为人民武装部.民兵训练逐步走向正规化,主要是军事与政治。1984年进行了改革,全场设民兵营一个,人数1100人。建立了训练基地,从1980年至1987年共训练基干民兵340人,合格率达98%。配合农场中心工作,如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扶贫致富,“以劳养武”等取得好的效果。
  先后担任过武装部长的有:刘振山、辛启贵、周志强、副部长接文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