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群团组织第一节 工会一、组织建设
桦南农场工会建立于1948年9月,工会主席郭景义。全场16个工会小组,会员173人。担任过主席的还有宋占臣。
孟家岗农场于1952年7月成立工会筹备委员会,宣传讲解《工会法》,使职工认识工会的性质,会员的权利义务。筹备期间建立了十个支会和一个分会,发展会员546名。7月I9日召开首届会员代表会,到会代表182名,选举产生了工会委员会,曲守文担任工会主席。
1953年两场合并后,成立了曙光农场工会委员会,主席姜永久,脱产专职委员4人,全场10个分会,会员872名。到1956年工会组织建设较为健全,形成系统。
会员代表大会
“文革”工会组织瘫痪,兵团时期工会组织被撤销。1979年恢复工会组织,原有会员进行登记,工会组织建设逐渐健全。1980年开始,生产队(厂、矿)单位配备专职工会主席。1982年开展十好工会活动,1984年开展“建家”活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到1986年底会员已发展到5674名,占职工总数的88%,生产队(厂、矿)级工会41个。
二、工作活动
(1)、围绕生产中心开展劳动竞赛。初期开展过立功运动、袖标运动,机务工人中开展“红旗钢马”竞赛。抗美援朝中开展增产节约,支援前线的爱国丰产竞赛。六十年代开展以“五好”为内容的竞赛,这一时期领导重视,竞赛面广,评比奖励及时,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推动了生产。
七十年代评选先进生产(工作)者。八十年代评选先进与开展立功创模相结合。
(2)、建设“职工之家”。在改革时期工会工作进行整顿改革,把工会建成“职工之家”。主要内容是:建设一支符合四化要求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工会积极分子队伍;教育和动员职工站在改革的前列,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教商和动员职工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保障职工福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工会组织。从上至下订立了责任状,限期建成,逐级检查验收。农场工会得到红兴隆管局工会颁发的“职工之家”合格证,总局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的光荣称号和奖励。
(3)、开展“四有一贡献”活动是新时期加强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职工要做到“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贡献”是职工关心企业生存,为场队建设作贡献。根据“四有一贡献”制定出具体目标,落实到每个人,从领导到职工。场工会在六队搞试点,然后推广全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6队、15队、职工医院等单位,干部和职工思想面貌有了新气象。红兴隆管局工会在场召开了“四有一贡献”现场会,推广经验。
(4)、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在党委领导下,党委宣传部牵头,场工会与有关单位积极配合。队(厂、矿)单位工会积极组织职工群众参加。从1981年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大多数队(厂、矿)达到了两个文明的标准,全场成为管局、总局、省里的文明场。
(5)、发动职工参加企业管理,使职工成为农场的主人。建场初期的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农场最高权利机构,起到了这一作用。1953年实行职工代表会议制,其权利和作用同民主管理委员会。工会是管委会和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职代会虽基本形成制度化,但真正“参政”、“议政”监督行政,工会替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权益方面还有差距,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须上下的共同努力。
(6)、工会协助行政搞好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和职工生活福利工作。农场早已实行劳动保护制度,职工享受劳保待遇。工会对职工群众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送温暖做好事。对生活有困难者给予补助,按年度或季度进行,临时性的困难临时补助。对身体欠佳需要疗养的送外地疗养。1958年前与辽宁的千山疗养院、哈尔滨太阳岛疗养院建立了疗养联系。1979年后与农场有联系的疗养单位有辽宁兴城、江苏太湖(农场总局创建)、大连龙王庙疗养院等。
(7)从1984年开始扶贫致富工作,采取资金、物资、人力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逐渐脱贫,从开展以来收到好的效果。
三、历届工会代表会及负责人
历届工会代表会及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