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史话
第七编 文征
文征
第一节 史话
半截河今昔
1953年曙光农场建场部于半截河。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发展,由昔日的荒原成为现有规模的城镇面貌。1300余户,5000人口。街道办事处下有五个居民委员会。工业有农机修造厂、粮油加工厂、砖瓦厂、木材加工厂、电管站、建筑工程队,水暖安装队等。交通便利,客车通往各生产队,桦南镇,佳木斯.通信设备有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台。商店、饮食、服务行业齐全.从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到中学,职业班,电大班,职工夜校的教育系统。三层建筑物的职工医院,为场内外患者服务.能容纳l400人的职工俱乐部,电视差转台,灯光球场,自来水等职工福利文化设施。职工住房砖瓦化,二楼三楼不断增加.花坛、花园、鱼池、砂石路面水泥沟,使环境美化、绿化、净化.桦南县在场部设有邮局、银行、税务等单位。场部已成为全场及附近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由今溯昔,往事历历。
荒原建屯
据历史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清朝政府允许关内汉族人到东北进行开垦。光绪三十年(1904年)前后,有汉族人移入桦南县境内的七虎力河,八虎力河流域,建立村落,开垦荒原。之后,关内汉族人不断移入,从事农业生产和工商业活动。
位于八虎力河畔的半截河地区,平地杂草丛生,岗坡古树参天,土地肥沃,宜于开垦。在1912年(民国元年),有个叫高起的来到这里落脚开荒。随后不久又来了一户叫兰四的人家。这是半截河地区最早的人家了。从此,荒芜的半截河有了生息。相继又从外地来了姓郑的、姓王的,姓李的占地开荒。有户叫孙江的会种水稻,就在半截河南边八虎力河北岸开沼泽地种水稻,后来又开了烧锅、油坊。孙江在家前面的半截,河上架了一座木桥,为了行人方便,直至现在人们还称为“孙江桥”。
从山东来了个姓姜的会做泥缸,开了个烧窑。还有个外号叫刘三爷的在现在的一分屯开了个小店,接待来往行人。有了种田的、烧酒的、榨油的、烧窑的、做小买卖的,不几年时间,半截河就有了二十余户人家,半截河屯子就这样成形了。
隶属沿革
1913年(民国二年),半截河属依兰县第三区管辖。区府设在土龙山。
1933年12月,伪满洲国公布了《暂行保甲法》,半截河为依兰县第五保所在地。
1938年(伪康德五年),日寇“八富里开拓团”移入半截河子,团部设在现14队。
1941年(伪康德八年)伪满洲国实行“街村制”,半截河归属依兰县五道岗村管辖。
解放后1946年8月,经合江省决定建立桦南县,半截河属湖南营区第七乡。乡府设半截河子。
1955年9月,半截河子划入桦南县五道岗区管辖。
1956年3月,桦南县与桦川县合并称为桦川县。半截河属五道岗区半截河村。
1956年9月,半截河属桦川县孟家岗区半截河乡。乡所在地半截河。
1958年3月,成立曙光乡,场乡合一。
1958年4月,半截河地区属桦川县八虎力乡半截河村。同年9月桦川县成立l3个公社,半截河属新兴公社.社址在湖南营。
1961年3月,半截河属三合公社。
1964年9月,原桦川县分为桦川、桦南二县。半截河属桦南县三合公社。
1984年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半截河仍为三合乡管辖。
日寇开拓团
日本侵略者为了长期统治我东北地区,在国内募集移民建立开拓团,强行掠夺我农民土地,并有武器装备用以镇压人民。自1932年8月至l939年,日本向桦南县武装移民八次,共计1638户,5144人,建立l5个开拓团,96个日本居民点,强占耕地占桦南总面积的70%以上。
1938年(伪康德五年)4月,日本移民l09户250余人侵入半截河子,设立“八富里开拓团”。团长叫谷川利完.团部设在现14队处。下设七个分屯:一分屯(现场部一分屯);二分屯(现三合乡清茶村);三分屯(现三合乡三合村);四分屯(现三合乡朝阳村);五分屯(现三合乡五分村);六分屯(现三合乡六分村);七分屯(现三合乡新立村)。
半截河地区失掉土地的农民,有的租种日本开拓团的土地,遭受日本侵略者高地租的剥削。有的给开拓团当长工,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生活。日本侵略者还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犯下了滔天罪行。
抗日传说
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实行“三光”政策。广大人民忍无可忍,组织起来进行反抗。l934年3月l0日,土龙山农民在白家沟打死日本关东军饭冢大佐等日伪军40余人以后。日寇进行毁灭性的报复。半截河子有30余名农民参加了打饭冢的战斗。有10人在战斗中牺牲。
饭冢被打死的第二天,日寇从佳木斯派来了骑兵队以及弥荣(现孟家岗)开拓团的守备队,于3月I2日清早从孟家岗经火烧沟朝北半截河(现朝阳屯)蜂拥而来。先到后吉元屯烧杀,屯里20几户除不在家的人外、都被鬼子杀害了。随后到张二不傻、马青山、崔和、秦奎武及韩国文(现朝阳屯)、王德花(现团结屯),兰四(现场部一分屯)等村屯进行血洗。在不足十个小时里鬼子共杀害440余人,烧毁房屋200余间,死伤牲畜180来头,粮食20万斤。
韩国文是甲长,听说鬼子来扫荡,大部分人集居在他院里。刚过晌午鬼子来了,前面三辆大汽车,后面是马队。逃难的人们惊慌失措。韩对大家说:“不要慌,我这院有四个炮台,十多棵枪、还有洋炮、母猪炮,能抵他一阵子”。鬼子越来越近,炮台里的人沉不住气了,一齐向鬼子开了火,打倒了五、六个鬼子。鬼子用机枪扫射,用炮炸炮台。韩国文从炮台里撤出来往外跑,由于特务告密,韩国文被日本打死在高梁地里。这次韩国文院套遭鬼子洗劫,全屯杀害216人。有的老太太和儿媳妇死在一起,有的孩子和母亲死在一块,剩有一口气的人悲惨呻吟,景况之惨,目不忍睹。
参加土龙山战斗的人于11日撤到清茶,在王乃发家召开了会议,建立抗日组织,成立了五个大队,1200余人。推选谢文东为司令(谢文东以后投降日本,日本投降后投靠国民党,解放后继续为匪被我镇压。谢文东家在半截河黑咀山东边)。这支队伍在牡佳铁路沿线,抗击日本的侵略。
半截河地区位于桦南镇、土龙山、孟家岗中心地带,既是日伪猖獗之地,必然也就处在抗日的前线了。
土改翻身
解放后1947年7月,桦南县政府派来了土地改革工作团,以常志兴为团长的五位同志进驻半截河子,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工作团的同志很忙、很累、很深入。白天挨家挨户访贫问苦,培养骨干,晚上开会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有的群众对共产党不托底,思想有顾虑,工作团的同志就反复串连解除顾虑。
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了。8月召开了清算斗争大会,会场在现14队南边木桥处。对有民愤的地主、把头、伪区长进行公审。伪区长苏显恩、把头孔庆泰、大排队长姜林等被处决。人民奔走相告,拍手称快。接着划分成分,建立人民政权,土改工作取得了胜利,人民翻身作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