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回忆录 建场入党
第二节 回忆录 建场入党
建场入党
于洪祥
1948年8月。我与合江省政府建设厅开办的拖拉机训练班第一批学员30余人,从佳木斯乘火车到桦南县。下了火车没有运输车辆,我们全体学员身背行李步行到历家屯(现桦南县历家农场)住下。次日,又步行途经半截河,清茶,于下午3点多钟到达了桦南农场场部(现五队)。当时的农场,一片荒野,杂草丛生,只有六七户马架房子,几名干部和工作人员。农场正在筹建中。
我们到来之后,大家立即动手欣木杆、打草,立起了四边未围的盖顶棚,头几宿就在里边睡,忍受着蚊子咬,瞎蜢叮的滋味,困极了还可以睡一会。可怕的是阴雨天,不仅蚊子极多,直往脸上捕,打不过来,咬得难受。而且最难熬的是下雨无处躲,几十人挤在六、七户马架房子里。有一天,天还没黑,突然下雨,我因工作没有及时挤进屋内,屋内人已经满了。正在着急时,看到草垛有个洞,我急忙往里钻,不料从里边窜出一条狗来。当时想这是狗窝呀,能进去吗?这时雨越下越大,又一想,管它什么地方,能躲雨就行。当钻进去之后,虽然地方不大只能坐着,但还感到很舒服的,我不知不觉的睡着了。当醒来时,雨已停,天已亮,同志们在外边谈笑呢。
刚到农场时,我们都拿着大扇刀,到荒草甸子打草,不仅为盖房子用,还为冬天准备烧柴。后来住的条件有了改善,但吃的仍然很困难,只有高粱米、玉米面、玉米米查子。几乎没有细粮,特别是没有菜。因为那时是供给制,伙食标准低。其实就是有钱也是不好买,离桦南县城太远,周围农村户数也不多。秋天还好过些,到了冬天,虽然搬进了新盖的草房里,但无取暖设备,炕又不好烧,屋内很冷晚上不想早点躺下,早晨起来时,被上一层霜。如遇降雪刮大风时,雪从墙缝钻进,落在被上不化.因此我们很少有人脱衣服睡觉的.就在这样的艰苦生活条件下,除了几个岁数较小的回家外,绝大多数学员都是稳定的,思想情绪是高涨的,纯洁的,没有其他思想杂念,只是一个念头,为了建设农场,加紧生产,支援前线,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
我们第一批学员到农场本来是学开拖拉机的,可是到农场后,首先参加建场劳动,尽管吃住条件很艰苦,干起活来都争先恐后的干。在我们中间有位叫林基江的同志,天不亮就起来干,除吃饭外,把白天的时间都利用上了。后来因他介绍我入党才知道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共产党员的身份还没有正式公开)。他打草袋子最多,我怎么也赶不上他,真是起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的作用对我很大鼓励.同时也带动了全体学员们。
我的外号—“大黑鱼”,就是那个时候群众给起的。以共产党员为榜样,艰苦的活干在别人前头,我个子高、很瘦、脸又黑,似乎象条黑鱼。
到了l949年天气刚有些暖和时,同志们的情绪更高了,艰苦紧张繁忙的一天工作后,仍保持着青年们的朝气蓬勃和活泼的精神,有时在晚饭后,在外边谈笑或看摔跤。我记得那时有三个胖子,一个叫胡胖子,一个叫陈胖子(陈凤祥),另一个叫王胖子(现水泥厂的王福珍)。他们三人一有时间就互相摔跤,其他同志就围在外边笑啊乐啊,掺杂着喊加油的欢乐声。就是在这样艰苦困难的条件下,领导组织我们排剧,丰富业余生活,还到附近农村进行宣传演出。没有女的我们就男饰女装。我记得的一个剧名叫《战犯求和》。这时东北已全部解放,四野部队进关,蒋介石即将垮台。也不知道谁把我选上了,因为我个子高点,鼻子大点就让我装“美国大人”,通过化装大家认为还很象。剧演出的很成功,受到了同志们和农村群众的欢迎。建场工作和生活是十分艰苦,但同志们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从1948年8月到l949年春,我经过创建农场这一时期的艰苦,经过培养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提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经林基江、顾叶挺二位同志介绍,于l949年3月9日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是农场第一批发展的党员。这批发展的新党员只有二名同志,另外那名是刘欢华同志。这一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