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回忆录 在艰苦创业的年代里
第二节 回忆录 在艰苦创业的年代里
回忆向俊选同志
郭明学
向俊选同志是我一九四八年参军后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一个首长。当时他是辽南军区军政干校副政委。他多次给我们讲大课,我记得他讲授的内容,除了形势报告之外,曾系统的讲授过《社会发展史》。他讲课的效果极佳,讲得既生动.又活泼,具有哲理清晰,深入浅出的特点。听他的课很少有打瞌睡的。
一九四八年秋后,我从辽南军政干校毕业,被分配到辽南军区机关联络科做文书工作。大约在翌年春季,向俊选同志从辽南独立师调任为辽东军区解放二团任副团长。
向俊选同志任辽东军区解放二团副团长期间,经常给上千人的民国党解放军官讲政治课作形势报告。在报告中对国内战局及国际形势发展讲的很透彻,内容极其丰富,听者都很入神,一些国民党中下级军官,认为向副团长一定是位大知识分子.而向俊选同志却是一位纺织工人出身,一九三七年入伍的老干部。
一九四九年秋冬,东北解放战争发展很快,如解放锦州时候捷报就是向俊选同志得知后在大课堂上宣布的,并对我军解放锦州的战略意义做了充分的评价。及时的形势教育,使很多对国民党还抱有幻想的战俘认清了形势,转变了思想。由此可见,向俊选同志不仅善于贯彻党对战俘的“宽大、教育、改造,释放”政策,而在进行思想教日过程中,善于利用形势教育手段,获得显著的宣传效果。
向俊选同志,对干部非常的爱护,特别是爱惜有文化和有才干的人。记得辽东军区解放二团在辽宁瓦房店时,他从辽南建国学院分配来的学员中,物色了像贺占禄、崔万益、陈学忠等多入,他们都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是从国民党统治下的沈阳跑出来的投向解放区的学生。其中有的人曾任过伪长春大陆书店的编辑,就当时的观点,一些人都觉得这些人政治历史和社会关系比较复杂,免不了有政治上靠不住的疑虑。而向俊选同志却能跳出这个框框,首先肯定他们由于深感国统区的黑暗.还冒着风险投向解放区来的,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大节,同时他们又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因此让他们担当了当时团里的宣教工作。在向战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这些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胆的使用和善于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和向俊选同志具有很高的政策水平是分不开的。他爱护下属的事例很多,一九五。年军委号召部队参加农业生产.我们从辽宁来到北大荒建设农场,团部设在佳木斯。后把东政解放二团又分成二、三团。我们三团团部设在孟家岗。团组教股几个青年干事直接受向团长(兼政委)领导。他曾针对个别同志不肯下苦功学习的现象做过这样的比喻:“你们的学习像是进入丰收的果园,树上结了很多又红又大的硕果,你们却不肯去摘,偏偏要拣地下落果吃。因为哈腰捡食比?F脚摘果要容易得多……他不仅自己勤于钻研,还经常指示和勉励年青人去努力学习。有时在我们组教股里,他还指定《东北日报》的某篇社论让你看,然后写出学习心得给他。从这些片断,不难看出他对青年一代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他为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不惜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成长中的幼苗。
部队接受来北大荒从事农业生产的任务后,固有的军事管理办法已经适应不了企业管理的要求,一些农民出身的干部。虽然懂得一点农业生产技术,都是以往一家一户的小农经验,今天面对着既要从事大农业生产。又要肩负着通过生产劳动教育和改造战俘的使命,其困难和艰巨是可想而知的.当时(1949~l950年)正处在全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我们团绝大多数干部和战士都向往着去前方,回野战军去,思想上很不稳定。在这种形势下,是当时向俊选等一批老同志欣然服从党的决定,带领我们广大指战员毅然北上,摄入开垦建设北大荒的战斗。
在当初建场过程中,以及日后多年的黑龙江国营农场的建设事业中,向俊选同志为党和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火的贡献。早期解放三团开辟的孟家岗国营机械农场,硬是用搞头和铁铣把沉睡的荒地呼醒的。在我们团当时的《开垦》小报上,曾总结出这样的开垦经验:“铣镐配合法”,就是在生荒地上,经过烧荒后,先用铣把草垡子切成块,然后用镐翻起来,把豆籽用苫刀播种在翻过后的草垡子上。就是利片j这种原始的手段,一九五。年我们获得了首次丰收的喜悦。
在手工劳动的同时,东北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当时主管解放团的上级机关)也曾从四野调来一批退役的马匹,以后又调入苏制的“斯特兹”和“德特”牌号的拖拉机和C一4康拜因先后投产。解放团农场从人畜力发展到机耕的过程是很快的。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禽饲养业,工副业也逐步得到了发展,截至一九五二年“五一”转业前夕,国营孟家岗机械农场已具有四个农业中队,一个畜牧队,垦荒近万垧。同时工副业已初具规模。油坊(佳木斯,孟家岗各一处),酱油加工厂(佳市),糖厂(佳市),羊毛加工厂(佳市),砖瓦厂及照像馆,商店,饭店等多处。畜牧当时以横头山为生产基地,有羊和鸡及蜂。据回忆,当时多数工副业是有盈余的。孟家岗农场是几个解放团建场中,少有的有盈利的农场之一。
上述以农为主,农牧副业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在艰苦创业初期所以能够有如此成就,除了党和上级领导,以及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之外,应该说和向俊选同志坚强的事业心和正确的经营思想以及钻研农业技术的精神分不开的。
向俊选同志经常深入连队,深入地头去指导生产。同时他利用各种机会,包括会议和业余时间,请农业的(如农务室的陆德和谢民泽)和畜牧的专业人员给他讲解拔术,虚心学习来提高农牧知识,用以指导生产和管理,所以说不仅农场早期管理和技术措施得当,而且向俊选同志个人也成了内行,曾发表过专业论文。如我手头存有向俊选同志一九五七年(当时任密山铁道兵农垦局副局长)赠给我的《国营农场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中就刊登有题为“提高农业技术是完成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的遗作。这些都说明向俊选同志在坚强的事业心和革命责任惑的驱使下,努力钻研技术的一个侧面。由于向俊选同志在五十年代黑龙江省农垦事业突出的贡献,曾受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接见。
每当回忆起老首长向俊选同志的时候,他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我的脑际,使我难以忘却。他确是一位对党无限忠诚,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好同志,好干部,他将以一个农垦事业开拓者的形象而载入农垦史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为向俊选同志恢复了名誉,落实了政策。这让死者能含笑于九泉,让生者看到了党的政策的光明磊落。
我的老首长——向俊选同志安息吧!